近日,有关《红楼梦》早期抄本卞藏本的题记作者刘文介的重要资料《孟晋斋藏碑目》在上海被青年研究者王鹏发现,该发现可称红楼梦卞藏本研究的重大突破,为长达六年的卞藏本真伪之争画上了句号。
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18世纪中叶问世之初是以抄本形式流传的,仅得80回残稿。1791年,程伟元、高鹗两人将80回原本加以整理、改动,与续作40回合并印刷出版,被学界称为“程高本”。由于程高本是印本,且以120回“全璧”为号召,流传日广; 80回早期抄本反倒日渐稀少,不为人所重。民国以来,特别是1921年“新红学”问世之后,研究者才开始注意寻找那些文字 更接近作者曹雪芹原稿的《红楼梦》早期抄本。古抄本寻之不易,至20世纪末,倾全国之力也仅得11种,且多残缺不全者,其中1种还藏于境外,其珍贵可想而知。会不会还有第12种古抄本问世?问题留给了本世纪。
2006年6月,人们期待已久的第12种古抄本终于有了消息。深圳收藏家卞亦文在上海敬华拍卖公司购得一部仅存前10回及58个回目的《红楼梦》旧抄本。此本迅速得到主流红学界的认同,被称为“卞藏本”,于同年12月由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与红学界的集体肯定形成鲜明对照,卞藏本一面世,就在网上受到强烈质疑,虽然有主真者为此与主伪方展开争论,但显然,在网上主伪方的声势更大。
2007年6月,卞藏本原件通过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专家杜伟生、赵前、史睿的鉴定,但网上的质疑声浪并未因此平息。
论争中,卞藏本书前“民卅七年”(1948年)的“眉盦”题记成为争议焦点。由于卞藏本有与列藏本(20世纪发现的11种早期抄本之一,现藏俄罗斯)独同的文字,而1948年列藏本远在当时的苏联且尚未被红学研究者知晓,作伪者不可能据之伪造。所以可以认为:卞藏本上的民国题记真,卞藏本即真。正是为此,主真、主伪双方在题记问题上各不相让。
题记全文如下:
“残抄本《红楼梦》,余于民廿五年得自沪市地摊,书仅存十回,原订二册。置之行箧,忽忽十余载矣。今夏整理书籍,以其残破太甚,触手即裂,爰亲自衬补,订成四册。因细检一过,觉与他本相异之处甚多,即与戚本、脂本亦有出入之处,他日有暇,当细为详校也。民卅七年初夏眉盦识于沪寓。”落款处钤“文介私印”,题记右下角盖“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章。
此题记作者“眉盦”是谁?书主卞亦文查得上海书画家林兆禄字“介侯”,又字“眉盦”,因而倾向于认为题记作者“眉盦”即林兆禄。这个推断因与“沪市地摊”、“沪寓”相符,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但由于并未查到林兆禄有“文介”的别名或字,此说不能成为定论。主伪者更是为此提出质疑:“上元刘氏”的藏书印为何盖到林氏的字上?
2007年8月,笔者在工作单位国家图书馆的地方志和家谱阅览室查到民国年间修的《上元刘氏家谱》一书,在家谱中意外发现刘文介的名字,这个名字与卞藏本上的“文介私印”正相符合。经红学家刘世德进一步研究,最终证实在卞藏本上撰写题记的眉盦不是林兆禄,而是这位见于《上元刘氏家谱》的刘文介,其字号为眉叔。这一发现同时解开了卞藏本原藏者“眉盦”及“上元刘氏”之谜,也答复了主伪者的质疑:眉盦(刘文介)本属上元刘氏,“上元刘氏图书之印”当然可以盖在自己的文字之上。
2011年6月,上海的《红楼梦》研究者王鹏披露了其购得的《莫愁湖志》上有关刘文介的信息。《莫愁湖志》有中六处“上元刘氏图书之印”,分别盖在书皮、卷首。两处盖有“文介”钤印,均在“上元刘氏”钤印位置的正下方。书名系用毛笔手书,落款“眉道人”。全书有“眉道人”笔迹约370字。《莫愁湖志》的“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眉道人”、“文介”,与卞藏本题记的“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眉盦”、“文介私印”形成了互证关系。此外,《莫愁湖志》上另有三处与“上元刘氏”同页次第盖有“孟晋斋主人”的钤印。由于“孟晋斋主人”印一处钤盖在“上元刘氏图书之印”上方,另一处钤盖在“上元刘氏图书之印”下方,笔者推断刘文介和孟晋斋主人是同一人。
2011年7月,曾为《上元刘氏家谱》的发现提供线索的苏州《红楼梦》研究者曹震在其博客上发表《卞藏本和上元刘氏藏印谈屑》,披露了一部清光绪年间的印本《十三峰书屋全集》中的刘文介信息。此书中同时出现有“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文介私印”和“孟晋斋”三个印章。其中“文介私印”同卞藏本,而“孟晋斋”印又与《莫愁湖志》的“孟晋斋主人”章形成互证,“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更是将三种文献联系在一起。应当指出的是,《十三峰书屋全集》早在2008年4月即由收藏者沪鲁王网友将照片贴在“雅昌艺术论坛”网站上,只是收藏者当时并未意识到其与刘文介、卞藏本的关系。在卞藏本问题上主伪的曹震也并不否认这些印章的真实性,认为“‘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文介私印’、‘文介’、‘孟晋斋主人’和‘孟晋斋’这些印,应该都属于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所有。”但他依然坚持卞藏本为伪造,认为是作伪者得到了刘文介的真印章。
2012年2月,王鹏在雅昌艺术网发现“施葆生先生墨迹”,其落款为“同里后学刘文介珍藏 ,纪元十年五月”,钤“眉盦”印。这是继卞藏本之后,首次发现“眉盦”之名与“(刘)文介”联系在一起的证据,也是对主伪者否认眉盦与刘文介为同一人的有力反驳。
2012年3月,研究《红楼梦》的退休公安人员邱华东请其系统内的专业人员将《莫愁湖志》上的眉道人笔迹和卞藏本上的眉盦题记笔迹进行鉴定,“得出结论,《莫愁湖志》刘文介笔迹和《卞藏本》题记笔迹为同一人笔迹”。此同一认定实际上对“真印伪钤”的看法提出了反驳。
2012年9月,王鹏在上海博古斋艺术品拍卖会---古籍专场中,发现《小苏潭词》一书。《小苏潭词》卷首序言上方有署名“眉厂”( 眉“厂”之“厂”同“庵”、“ 盦”)的眉批“壬辰端午日,眉厂记”,该页右下角亦钤有“上元刘氏图书之印” 。
2012年10月,如本文开头所言,王鹏在上海博古斋有限公司重金购得《孟晋斋藏碑目》,该书为刘文介手稿,约40万字,是迄今为止有关刘文介的最重要发现。《碑目》中刘文介多次以“眉菴”和“眉叔”落款,与之前发现的资料相互印证。从《碑目》可以得知,孟晋斋为刘文介手书斋号,从而证实了笔者之前孟晋斋即为刘文介的推断。由《碑目》中的“戊戌九月秣陵眉厂老人识于沪上旅次时年六十七”,可知刘文介约生于1892年。从“民十八后谋食沪地”,“民廿余在沪”可知刘文介自1929年起就一直生活在上海。 而“己亥岁暮识于沪寓”、“庚子冬日,眉叔”的落款又证实刘文介解放后同样一直居于沪地,且1960年还在世,推翻了质疑者在卞藏本题记中提及的1936年、1948年刘文介不在上海的猜测。有主伪者说卞藏本题记中的“民廿五年”、“民卅七年”是作伪的证据,当作“民国廿五年”、“民国卅七年”才是。刘世德与笔者在合作的文章中曾举林语堂、任中敏文字中的“民廿五年“及蒋介石日记中的“民十”、“民廿”、“民卅”反驳。而《碑目》中的“民十八”、“民廿”更是证实卞藏本题记中“民廿五年”、“民卅七年”的写法正是刘文介一直以来的习惯。
王鹏在刘世德的建议下详细询问了上海博古斋有限公司(原上海古籍书店)收购《孟晋斋藏碑目》的时间,据工作人员告知:该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对可售库存古籍的定价标签统一变更成条形码,而在1990年代之前,所有售出古籍都无条形码,均用旧式白纸红字标签,再盖上古籍书店的专用售书章(菱形章),章上是“古籍书店”四字。只要书上有这种旧时式标签并盖古籍书店章,都可以确定为1990年之前收购。从单位建国初成立直到1990年代初,都是用这种方式售书。而《孟晋斋藏碑目》和之前的《莫愁湖志》在封底都有这样的旧标签和章,可以确定是1990年之前也就是距卞藏本发现至少16年之前就已收购,从而完全排除了书为迎合卞藏本而伪托的可能性。
至此,卞藏本题记终被证实确为收藏家刘文介于1948年所写,卞藏本为迄今发现的第12种《红楼梦》古抄本已无可置疑。
卞藏本六年来的研究历程充分说明,新世纪的《红楼梦》研究者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们有能力辨别红籍真伪,将《红楼梦》版本研究继续深入下去。愿本世纪还有第13种、第14种真正的《红楼梦》早期抄本被发现,为《红楼梦》百花园中增加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