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吴江教科研动态2006年)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是指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特征:学生明确目标和对人生成长之意义;设计挑战性任务;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有一个直接的反馈;对学习主题和框架的认识;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4.课堂教学效率:在确定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每个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际达成度之和与全体学生应达成教学目标之和的比值。即“课堂教学效率+每个学生的实际目标达成度之和/全体学生的应达成目标*100%。”
5.有效教学的理念包括:
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测量性或量化;具备反思意识;也有一套策略。
6.如何在具体教学行为中体现效率意识?正确理解教学的投入与产生关系;正确认识提高效率与减负的关系;正确认识教学设备、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7.有效教师的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
8.什么样教学策略是有效的。一、准备策略;二、实施策略;三、评估策略。
9.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学习情境;激活已有知识沉淀;引起认知冲突;激励求助;以真实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各种思考;知识课堂环境;教学有趣;学生信心;建设性;学生感到有价值;选择能力;自治权;提出有深度问题等。
10.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交往与沟能;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有效教学过程。
11.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2.规范的教学目标与包含:主体是学生;行为可测量、具体而有确;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学习之后达到的最低水准)。
13.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
14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及辅助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15.有效备课的三要素: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方法。
16.有效讲授:上课开始就吸引学生①话题新颖②把目标告诉学生③让学生知道重难点。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①不过长时间在不重要问题上停留,②围绕主题③注意过渡;提供鼓励性即时反馈。
17.有效提问?问题具有:开放性;有一定难度;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应用型问题的鼓励。
18.有效倾听:足够时间的等待①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 ②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在倾听(不中途打断;需要“容忍”;必要“追问”、补充、赏识)。
19.有效的课堂管理:课堂参与者的良好关系;阻止注意力分散;对不规范化行为的不招摇地改正它;长期复发行为连贯性策略缺制止;自我控制;尊重差异。
20.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理念和技术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方法技术上,发展到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相结合;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从评价活动的组成来看,包括学业成就;编制作业;测验;测验结果分析。
21.有效教学资源:学生、教师、课程(物力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