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简谈现行《历史与社会》江苏专用版配套图册的缺憾
作者lyrwj
标签江苏专用版 历史与社会 配套图册 缺憾
阅读次数:9

简谈现行《历史与社会》江苏专用版配套图册的缺憾

215200     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李彦儒

七年级沪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下册的内容多以地理学科的内容为主,这样就必须用到地图;对学生来说,最为方便的就是配套的《历史与社会》地图册。今年我们使用的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由北师大韩震主编的江苏专用《历史与社会图册》[1],与去年同期星球地图出版社编制的地图册相比[2],发现有很多的不同。从页面含量上说,新版的地图册页面有46页,比旧版的地图册多出四个页面,其中的两页是地理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从内容类别上说,它增加“国家与地区、人口的分布、中国的四大区域、世界森林渔业资源、中国近海海洋水产、世界钢铁工业分布、世界主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肯尼亚、德国、澳大利亚、世界现代通信基础网分布、联合国成员国分布、走向现代化的农业、大步迈进的城市化、中国接待外国旅游人数、深圳特区的变化、可持续化发展、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从我做起”等内容的配图。

缺少了“地图与比例尺、常用图例、地面景物在地图上的表示、生活中的地图、地形的表示方法、世界地形、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粮食分布、经济作物分布、中国主要牧区牲畜家禽优良品种和水产分布、中国林地与草地分布、中国主要能源矿产、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与主要调水工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曲线、丝绸古道上的西域古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欧洲联盟的发展、世界环境污染、计划生育”等内容的配图。

总体来说,配图量增大,既体现了关注世界又重视我国的思想,人文化色彩更浓。明显细化并加大了世界部分的配图,突出了“发展中的中国”的配图。局部来说,增加了中国国地势、气候和许多反映时代变化及热点信息的配图;细化了世界工业部分、世界国家地理的配图;粗略了中国工业部分、尤是农业部分的配图。从使用角度来看:师生的手头资料更加丰富和详实,研究更加便利,有利于读图、分析地理信息,但也不能不说缺少的几幅地图带来的缺撼。

笔者认为比较明显的缺憾是少了“世界地形”、“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等几幅图带来的不便。就“世界地形”地图来说,乍看起来太宏观,用处不大,但并非如此。新版江苏专用地图册上的“大洲和大洋”配图就过于粗略,除了容易识别七大洲形状外,连亚、非、欧,南、北美洲之间的界限也没有注记,师生只好眯着眼晴在泸教版的教材上去找,更不方便的是没有配彩色地形标识,无法直观的看到全球的陆高海深情况。这就为以后学习国家地理时进行气候、农业资源、人口、工业及城市分布时的分析带来困难,无法进行全球大范围的比较、分析和推理。“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图”是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旧知识,但教材中讲到中国区域地理时同样要进行跨地区的相关分析、探究;相对七年级同学来说,隔了几个月的知识早就忘掉许多了,许多学生相应的资料也不知所终。“世界主气候类型分布”也是如此,因为学习教材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容时需进行同样类似的分析。

当然不是说上述问题就不能解决,也不是说七年级下册星球出版社的《历史与社会地图册》就优于北师大版的《历史与社会图册》;但既然是江苏专用《历史与社会》的配图,那就应考虑比旧版的更有助于教学,尤其是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今天,教材的结论不仅是让学生记住,而应让学生通过参与过程展现自己的探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研究与创新意识,这才是课改的精髓所在。

 

资料注释

[1] 韩震主编《历史与社会图册》义务教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江苏专用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 2002年12月第1版

[2] 《历史与社会地图册》义务教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共计1558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