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回评点: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七回层次结构
一、 周瑞家的送宫花
(一) 梨香院: 蘅芜君的冷香丸----宫花十二支----香菱
(二) 小抱厦: 内房,迎、探围棋----这边屋,惜春要随智能出家
(三) 凤姐院: 贾琏戏熙凤----分两支宫花送可卿
(四) 穿堂: 冷子兴卖古董惹官司
(五) 宝玉房: 潇湘妃子给周大嫂一闷棍
二、 凤姐、宝玉宴宁府
(一) 王凤姐会秦“哪吒”: 凤姐请示王夫人----凤姐、宝玉来到宁府----凤姐要见秦钟----“破落户”会秦“哪吒”
(二) “遮天大王”与“情哪吒”一见钟情: 二人一样胡思乱想----到里间----计议一同上家塾
(三) 焦大醉骂: 焦大----骂总管----骂贾蓉----骂贾珍----宝玉不耻下问:何为爬灰
正文评点:
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 便上来回王夫人话.1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2来. 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者,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阶坡上顽.3见周瑞家的来了,便知有话回,因向内努嘴儿.
(1, 时序:紧接上回送走刘姥姥后的当天上午约十时。
回凤姐话,不写而写。
周瑞家的是上回一次要人物,却成了本回的重要人物。回间过渡自然。
2,接第四回写来,梨香院位荣府东北方。
3,金钏,《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人物。
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是谁?
一段,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后来向王夫人回话)
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周瑞家的不敢惊动,遂进里间来.1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zuan儿,坐在炕里边, 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2见他进来,宝钗才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 "周姐姐坐."3周瑞家的也忙陪笑问:"姑娘好?"一面炕沿上坐了,因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 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宝钗笑道:"那里的话. 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两天,所以且静养两日."4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除了根才好.小小的年纪倒坐下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我先天结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作引, 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5
(1, 品“轻轻”、“不敢”意味。
路线:王夫人处----东角门----梨香院----薛姨妈屋----里间。
2,“家常衣服”、“只挽zuan儿”,朴素大方,宝钗基调。
莺儿,《金陵十二钗三副册》中人。
3,宝钗一见周瑞家的,便放笔、转身、堆笑,的确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但果真如此吗?
4,一个仆妇口里言:怕是宝玉冲撞了你不成。说明连下人也不怕宝玉,反照出宝玉实在没有什么“自尊”“刚骨”。也写宝钗明哲自保的一面。
“那种病又发”,引下文“海上方”。
5,宝钗与黛玉一样,皆先天有病,只是一个先天结壮,一个天生娇弱。
宝钗病根: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象征青春的火焰?儒家功名?
为宝钗提供“海上方”的又是秃头和尚(即茫茫大士),他和缈缈真人曾携石头下凡,化英莲出家,劝黛玉戒泪,引甄士隐梦识太虚幻境并出家。其与警幻仙姑,娲皇女神均为红楼一梦的幕后导演。
秃头和尚给的药,自然非“寻常药”。皆因宝姐姐来历不凡,本属太虚幻境下凡的“一干风流孽鬼”(第一回)。
一段,周瑞家的见薛宝钗,引出热毒病、秃头和尚、海上方。)
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不问这方儿还好,若问起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坏了.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现易得的,只难得`可巧'二字:1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了,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2"
(1, 琐碎、可巧----海上方特点。“琐碎”,也指儒教之繁琐。
2,海上方制法:
第一, 同一年四季,采四样花蕊:
(1) 春天,牡丹花,白色,十二两。
(2) 夏天,荷花,白色,十二两。
(3) 秋天,芙蓉花,白色,十二两。
(4) 冬天,梅花,白色,十二两。
第二, 于次年春分日晒干、研好。
第三, 一年四季采四样水,调匀
(1) 春季,雨水日,雨水,十二钱。
(2) 夏季,白露日,露水,十二钱。
(3) 秋季,霜降日,霜,十二钱。
(4) 冬季,小雪日,雪,十二钱。
第四, 再需:
蜂蜜,十二钱。
白糖,十二钱。
第五, 一齐调和,制成龙眼大的丸子,盛于旧磁罐内,埋于花根(梨花树根)。
第六, 病发时,用十二分黄柏汤服下。
综合观之,海上方有下列特点:
其一,采天地精华、尤其采鲜花制成。可与前文互参。当日西方灵河绛珠草,受甘露滋养,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修成女儿体。太虚幻境仙女们所用“群芳髓”(碎)香,采名山初生异卉之精、宝林株树之油制成;“千红一窟”(哭)茶,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而烹;“万艳同杯”(悲)酒,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此则众花、仙药、诸钗,已打成一片,难分彼此。
其二,内含11个12,可得132。太虚幻境薄命司《金陵十二钗簿册》,分9组,每组12,得108。《石头记》正以一百余女儿为主角。三者合参,其意甚明。
其三,一律用白色,共9个白色,六明,三暗(即霜、雪、梨花)。白色象征纯洁,也预兆不吉。此“不吉”,显然不是单指宝钗。原来,“红楼”里充满了“白色”,所谓“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其三,先蜂蜜、白糖,后黄柏,寓先甜后苦,先盛后衰。
一段,海上方制法)
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巧死了人!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1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2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3现就埋在梨花树底下."4周瑞家的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子没有呢?"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5周瑞家的听了点头儿,因又说:"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样?"宝钗道:"也不觉什么,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也就罢了."6
(1, 茫茫大士为宝钗送药方,当亦在宝钗三四岁时。
2,“可巧”二字得到印证。暗示宝钗将来诸般富贵会“可巧”得到。但我们已经知道,这只是命运的前半段。
3,南,南京金陵,北,暗指北京。
4,宝钗住梨香院,所用药又埋于梨花树根,梨谐音“离”,其与宝玉婚姻的结局早已注定(“金玉姻缘”有两对,金锁与宝玉是假的,金麒麟与宝玉才是真的)
5,最后才推出药名“冷香丸”,写法:实至名归,水到渠成。“冷香”,意即使“香”“冷”,让青春变得冰冷。钗、黛二人性情相反,黛玉《情榜》判词是“情情”,则宝钗不是“情冷”即是“无情”。
“喘嗽”,与黛玉异中有同。
一段, 点出海仙药大名----冷香丸。
以上四段,写薛宝钗的“冷香丸”,为梨香院一节的第一层。
宝钗、黛玉,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并列之首。)
周瑞家的还欲说话时,忽听王夫人问:"谁在房里呢?"周瑞家的忙出去答应了,趁便回了刘姥姥之事.1略待半刻,见王夫人无语,方欲退出,薛姨妈忽又笑道:"你且站住.我有一宗东西,你带了去罢."2说着便叫香菱.只听帘栊响处,方才和金钏顽的那个小女孩进来了,3问:"奶奶叫我作什么?"薛姨妈道:"把那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来.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4昨儿我想起来, 白放着可惜旧了,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5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枝,剩下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6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7
(1, 再提刘姥姥,大有寓意。
2,刘姥姥一事落至王夫人,送宫花一事起自薛姨妈,又均由周瑞家的牵线。《石头记》情节多如海波,其转换又自然无痕,实难把捉。
3,原来刚才那个女孩叫香菱。
4,“新鲜样法”的“宫花”竟到了薛家手里,足见薛家与皇家的亲密关系;另一面,这又是将来破败的根由。
5,刚才海仙方用了十余个“十二”,此处宫花又是“十二”,制冷香丸需“可巧”,此又“来得巧”,这种写法也太巧了!
6,十二支宫花,迎、探、惜、黛各两支,凤姐四支,为何不给李纨?
7,宝钗“从来不爱”“花儿粉儿”,性情“古怪”。“古怪”二字,触目惊心.
一段,薛姨妈令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为“梨香院”之第二层。)
说着,周瑞家的拿了匣子,走出房门,见金钏仍在那里晒日阳儿.1周瑞家的因问他道:"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子么? "2金钏道:"可不就是他."3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4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5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 "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摇头说:"不记得了."6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7
(1, 白金钏的阳寿还有4年。与晴雯一样,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人。
2,照应第四回“雨村判案,薛家进京”。
从周瑞家的的口气看,刘妪乞谋及送宫花应是紧接第五回“宁府赏梅”即第八年入冬的事。存疑,不影响整体阅读。
3,原来“英莲”已改名为“香菱”,但曹子却不作一句正面交待,这是《石头记》的一个重要写法。
4,薄命苦运中,“只见香菱笑嘻嘻走来”----香菱,“薄命司”引子。
5,香菱品格犹如可卿,这是极高的评价。
6,“不记得”三字妙,所以才撰《石头记》。
7,二人“伤感叹息”同而不同,白金钏是尚未被异化的清净女儿,周大嫂却是被异化了的女人,且是红楼惨剧的恶因之一。
一段, 写香菱 ,为“梨香院”之第三层。
以上六段,写“梨香院”,为本回第一部分“周瑞家的送宫花”之第一节。)
一时间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来.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 令李纨陪伴照管.1如今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呢. 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待书2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遂进入内房,3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 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丫鬟们收了.4
(1, 路线:梨香院----中院正房后三间小抱厦。
原来,宝、黛、迎、探、惜皆随贾母居住,近日移迎、探、惜到王夫人正房后之小抱厦李纨处居住,身边只留宝、黛二人。宝、黛、凤是贾母最宠的三个人。
2,司棋、待书,与后一并评点。
3,刚才见宝钗时正描花样,此时见迎、探正围棋情趣各异。见周瑞家的时,宝钗是堆笑迎让,迎、探是欠身道谢,异中有同。
一段,写内房,迎、探二人。)
周瑞家的答应了,因说:"四姑娘不在房里,只怕在老太太那边呢."丫鬟们道:"在这屋里不是?"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内1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两个一处顽笑,2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 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把这花儿可戴在那里呢?"3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4来收了.
周瑞家的因问智能儿: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父那秃歪剌往那里去了?"5智能儿道:"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父见了太太,就往于老爷府内6去了,叫我在这里等他呢."周瑞家的又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曾得了没有?"智能儿摇头儿说:"不知道."惜春听了,便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道:"是余信管着."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他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事了."7
(1, 路线:内房----这边屋。
2,惜春与智能“顽笑”,寓惜春大悲剧。
智能,约《金陵十二钗外副册》中人。
3,剃头作姑子,一击三鸣,惜春结局已定,即“独卧青灯古佛旁”。而绝非40回伪续拢翠庵,带发修行。
4,贾氏“四春”丫鬟名字依次是抱琴、司棋、待书、入画,当为《金陵十二钗三副册》中人。其名暗合小姐身份:元春深宫琵琶独抱,迎春无主见多纠纷如棋局,探春知书明理,惜春善画。
5,智能师傅即净虚,“秃歪剌”(歪剌,不正当)为其定性。
6,于老爷,于谐音“愚”,愚信臭妮姑。
7,余信,荣府奴仆,管各庙月例银子。其名谐音“愚信”。
寺庙月例银子被老尼姑私吞了,老尼是披着袈裟的狼。近伏第十五回铁槛寺故事,远伏败落时惜春于水月庵出家,将受净虚等的压迫,故“愚信”二字也是针贬惜春的。
此两段,这边屋,写惜春、智能及净虚。
上三段,周瑞家的到小抱厦送宫花,主要写迎、探、惜。为“送宫花”之第二节。)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 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1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走至堂屋, 2只见小丫头丰儿3坐在凤姐房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4周瑞家的会意,5忙蹑手蹑脚的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6周瑞家的悄问奶子道: "奶奶睡中觉呢?也该请醒了."奶子摇头儿.7正问着,只听那边一阵笑声, 却有贾琏的声音.8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9叫丰儿舀水进去.平儿便进这边来, 一见了周瑞家的便问:"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出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又拿出两枝来,先叫彩明10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11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
(1, 顺笔提及李纨----《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一,因寡居,故不给宫花。李纨在守节,凤姐在干么?
2,路线:小抱厦----李纨后窗----西花墙----西角门----凤姐院----堂屋门外----东屋。
凤姐院位于西路贾母院背后。
3,丰儿,约为薄命司《金陵十二钗六副册》中人。
4,琏、凤屋内下雨,丰儿在外警戒,淫威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5,周瑞家的“会意”,其实未“会”,故下文说:奶奶“也该清醒了”。
6,大姐儿,即巧姐,此时约四五岁吧,正沉浸于梦乡呢。但对不起,命运已定,为薄命司《正册》之十。
7,“奶子摇头儿”,不仅因房帏秘事,不便启齿,亦可见此事并非首次,下人禁若寒蝉,烘衬阿凤威风。
8,占回目一句的“贾琏戏熙凤”,正文却只用几句侧写,脂批“柳藏鹦鹉语方知”。巾帼英雄,岂能不风流?白昼风月,正显凤姐大政治家本色。如明写则有伤女儿形象,故用侧笔暗写。但其深意仍在:贾琏今日“戏熙凤”,将来却要“休熙凤”,“戏”字,耐人寻味。
9,能在凤姐驾前周全奉侍,平儿才干了得。
平儿,《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四,依旧逃不出薄命司。薄命司----原著之根基,40回伪续的照妖镜。
10,彩明,男仆,系“未冠小童”。
11,轻轻一句,却由荣府写到宁府,写到秦可卿,挑动第二部分“宴宁府”、“会秦钟”头绪。
可卿,薄命司《正册》殿军。
一段,周瑞家的到凤姐院送宫花,写贾琏戏熙凤。为前一部分之第三节。)
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穿过了穿堂,1抬头忽见2他女儿打扮着才从他婆家来.3周瑞家的忙问:"你这会子跑来作什么?"4他女儿笑道:"妈一向身上好?我在家里等了这半日,妈竟不出去,什么事情这样忙的不回家?我等烦了,5自己先到了老太太跟前请了安了, 这会子请太太的安去.6妈还有什么不了的差事,手里是什么东西?"周瑞家的笑道:"嗳!今儿偏偏的来了个刘姥姥,我自己多事,为他跑了半日;这会子又被姨太太看见了,送这几枝花儿与姑娘奶奶们.这会子还没送清白呢.你这会子跑了来,一定有什么事情的."7他女儿笑道:"你老人家倒会猜.实对你老人家说,你女婿前儿因多吃了两杯酒,和人分争起来,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递解还乡.8所以我来和你老人家商议商议,这个情分,求那一个可了事?"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9这有什么大不了的!10你且家去等我,我送林姑娘的花儿去了11就回来.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儿, 你回去等我.这没有什么忙的."12他女儿听如此说,便回去了,又说: "妈,你好歹快来."13周瑞家的道:"是了.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情,就急得你这样了."14说着,便到黛玉房中去了.
(1,穿堂,位于凤姐院与贾母院之间,于此处写冷子兴,大有深意。
2,“忽见”----曹子常常用这两字,请阅者留意。
3,周瑞女儿的婆家姓冷,丈夫即雨村好友冷子兴。
4,知道女儿有事。
5,有事等母亲。
6,周瑞女儿可以亲自向贾母、王夫人请安,因为父母是王夫人的贴身奴仆。周瑞家身上有雪芹家史投影----曹家本是“包衣老奴”。
7,知道有事。
8,果然事大:冷子兴因卖古董惹了官司,要递解还乡(是否寓子兴结局?)
9,是“知道”女儿有事呢,还是“知道”冷子兴迟早会惹事呢?
10,好大的口气。
11,送宫花中突然杀进冷子兴一事,为横云断岭法。而叙述子兴一事中又用“等我送林姑娘的花儿去了就回来”一句将宫花一事接起,此又谓云断峰连法。此种写法最见石头艺术功力,只不过写得天衣无缝,难以发见罢了。
12,好大的气势。
13,用女儿急迫反衬周瑞家的之从容。
14,周瑞家的骂女儿“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情,就急得你这样子”,设问:周瑞家的经见过什么大事呢----请阅解味道人《曹雪芹小传》。
一个仆妇,周瑞家的竟如此嚣张,请与下合参:
葫芦僧:“并不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
石头:人命官司一事,他(薛蟠)竟视为儿戏。
此段深意:今日冷子兴古董案,远伏将来的古董官司。今日周瑞家的仗势可以轻轻摆平,将来的“成窑杯案”却绝难收拾,是贾府败落的一重要事件,将直接关涉贾琏、凤姐、贾母、宝玉、刘姥姥、妙玉,这也就是今日冷子兴一案要放在凤姐、贾母二院之间的穿堂叙述的道理。请阅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
一段, 冷子兴惹官司,女儿找母亲帮忙。为第一部分之第四节。
周瑞家的身上折射出的是“成王败寇”的强权世相,对此,宝姐姐是明哲自保,三缄其口;林妹妹又将如何处世呢?)
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1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2周瑞家的进来笑道: "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宝玉听说,先便说:"什么花儿?拿来给我. "3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两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4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5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6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7宝玉便问道:"周姐姐,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8周瑞家的因说:"太太在那里,因回话去了,姨太太就顺便叫我带来了."9宝玉道:"宝姐姐在家作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来?"10周瑞家的道:"身上不大好呢."11宝玉听了,便和丫头们说:"谁去瞧瞧?就说我和林姑娘打发来请姨太太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吃什么药.论理我该亲自来的,就说才从学里来,也着了些凉,异日再亲自来看罢."12说着,茜雪便答应去了.13周瑞家的自去,无话.14
(1, 此时宝黛已分房居住,石头不写而写。
2,宝、黛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混玩,而刚才宝钗是静静地描花样,性情各异。
3,翻译过来则是:什么花儿,快拿来给我“绛洞花王”看。
4,这叫引蛇出洞。
5,鬼子上担了。
6,“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当然知道迎、探、凤绝不会挑花,也知道周瑞家的不会这么做,那么她为什么要突然地恶言以待呢?人家可并没有惹她呀?试拟理由如下:
天性纵情使性,爱使小性子;
贾母宠爱,因而骄横;
与“遮天大王”会合而具力量;
直觉地把握到,周瑞家的属仗势欺人之辈,属浊世一分子,是“情痴情种”的大敌,再对方比竟是下人,故猝不及防,“无理取闹”,给周瑞家的一闷棍。
嘴如刀子,与爱哭,是黛玉一心之两面。
7,周大嫂听了一声不言语----其内心感受如何?
8,混世魔王也真怪,本可以趁势随林妹妹大闹一番的(比如摔玉),却要及时地为周姐姐搬来下台的阶梯,是怕周瑞家的打小报告吗?是为林妹妹的处境考虑吗?还是怕其母大动干戈,影响“大家解九连环顽”呢?
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好,说不得坏----宝、黛具一样的骨肉。
9,潜台词:作为仆人,我向王夫人回话,薛姨妈令我送宫花,否则我犯不着来见你林小姐,可你无辜给我难看,不是向王夫人挑衅吗?
10,遮天大王继续做和事姥,当然也着挂念宝姐姐。
11,短短六个字----显然有点不买怡红公子的账(谁不知道你处处护着你林妹妹)。
12,你看混世魔王多会事:先问丫头们“谁去瞧瞧”,像没事一样;“我和林姑娘打发来请姨太太姐姐安”,既将林妹妹从雷区里拉了出来,又抽掉了周瑞家的釜底之柴;顺手将主题换成了关怀宝姐姐;当然也是真心为周姐姐消气。既温柔体贴,又机锋暗运----原来,“情不情”恰如八面玲珑的牟尼宝珠呢
13,茜雪要做一回“外交使节”了。茜雪,约为薄命司《金陵十二钗三副册》中人。
14,“周瑞家的自去,无话。”一语双关。其实并没有完。
一段, 周瑞家的给林黛玉送宫花。为“送宫花”之第五节。
林黛玉的一闷棍,背后实际是曹雪芹出手的。 )
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1近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2故教女人来讨情分.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3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4
(1, 冷子兴与贾雨村是好友,此与第二回演说荣府峰脉遥接。石头将此二人并提,俱为入室之狼。
2,古董案官司与第四回葫芦案官司,异曲同工。
3,“仗着主子的势利”,远伏佚稿祸事。
4,为“护官符”作注。
近伏“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便完了”,完而不完。
一段,补叙出冷子兴的关系坐标。
以上为第七回的前一部分:周瑞家的送宫花。
整各送宫花过程,乘兴来,败兴归,一个小小的先盛后衰 )
至掌灯时分,1凤姐已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话: "今儿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2王夫人点头.凤姐又道:"临安伯老太太千秋的礼已经打点了, 太太派谁送去?"3王夫人道:"你瞧谁闲着,不管打发两个女人去完了,又来当什么正经事问我."4凤姐又笑道:"今日珍大嫂子来,请我明日过去逛逛,明日倒没有什么事情."5王夫人道:"有事没事都害不着什么.每常他来请,有我们,你自然不便意;他既不请我们,单请你,可知是他诚心叫你散淡散淡,别辜负了他的心,便有事也该过去才是."6凤姐答应了.当下李纨、迎春等姊妹们亦来定省毕,7各自归房无话.
(1, 后一部分开始,时间紧接上文。
2,凤姐回话第一件事:
南京甄家与北京贾家互送东西,写两家关系至密;甄家有 “进鲜”的船,写甄家与皇家的特殊关系。贾家、甄家今日俱荣,将来俱损。
3,为临安伯(公、侯、伯、子、男,伯居第三)老太太安排寿礼----凤姐回话第二件事。
前文纱花出自“宫中”,此外寿礼送向伯府,贾府背景总是豪门。
4,王夫人心中的“正经事”只一件----必需让宝玉娶宝钗而非黛玉!
5,阿凤回话第三件事----尤氏请过东府宴乐。
6,只要不影响娶宝钗,王夫人永远是通情达理的。
7,李纨、迎春、宝玉等需每天早、晚到长辈处请安。
一段,凤姐回王夫人话,王夫人让她过宁府聚乐。 )
次日1凤姐梳洗了, 先回王夫人毕,方来辞贾母.宝玉听了,也要跟了逛去.凤姐只得答应,立等着换了衣服,姐儿两个坐了车,一时进入宁府.2早有贾珍之妻尤氏与贾蓉之妻秦氏婆媳两个, 3引了多少姬妾丫鬟媳妇等接出仪门.4那尤氏一见了凤姐,必先笑嘲一阵,5一手携了宝玉5同入上房来归坐.秦氏献茶毕,6凤姐因说:"你们请我来作什么?有什么好东西孝敬我, 就快献上来,我还有事呢."尤氏秦氏未及答话,地下几个姬妾先就笑说:"二奶奶今儿不来就罢,既来了就依不得二奶奶了."7正说着,只见贾蓉进来请安.8宝玉因问:"大哥哥今日不在家么?"9尤氏道:"出城请老爷安去了.”10又道:“可是你怪闷的,也坐在这里作什么?何不去逛逛?"
(1, 凤、宝宴宁府,是刘姥姥乞食的次一日。
2,凤姐女儿身却是男人世界的英雄,宝玉男儿体竟是女儿世界的“英雌”,两人都是顽主,形影不离。
“姐儿两个”坐了车,改为“姐弟两个”可好?
路线:荣府(西)----宁府(东)。
3,珍、秦“爬灰”,尤、秦和平共处,光景固然不错,但“太太坦克号”毕竟要下沉了。
4,尤氏、可卿“引了多少姬妾丫鬟媳妇等接出仪门”,写珍、蓉,春秋笔法。
与第三回同:“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天下好男儿不必羡慕赦、珍之辈(毕竟属西门庆类),应胸怀祖国,放眼全球,争做“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前提----读懂“薄命司”。
5,“尤氏一手携了宝玉”,生活如画。
6,秦氏----绛洞花王性启蒙导师。
7,一见面,尤、凤互相“笑嘲”,连姬妾们也取笑凤姐,时光能永驻该好。可到贾琏二尤事发时,凤姐竟大闹宁府。焦大正干么?
8,凤姐与贾蓉神情微妙,与可卿 又是铁姐儿,但桌面上的礼仪毕竟必要,此之谓外儒内情,一国两制。
9,注意,贾珍是一圆型人物,毕竟不同于赦老爹。
10,与第二回合参:贾敬“一心想做神仙”,“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一段,凤、宝来到东边宁府。 )
秦氏笑道: "今儿巧,上回宝叔立刻要见见我兄弟,他今儿也在这里,想在书房里,宝叔何不去瞧一瞧?"1宝玉听了,即便下炕要走.2尤氏凤姐都忙说:"好生着,忙什么? "一面便吩咐人好生小心跟着,别委曲着他,倒比不得跟了老太太来就罢了.3凤姐说道: "既这么着,何不请进这秦小爷来,我也瞧一瞧.难道我见不得他不成?"4尤氏笑道: "罢,罢!可以不必见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惯了.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惯了的,5乍见了你这破落户,6还被人笑话死了呢."凤姐笑道:"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了,竟叫这小孩子笑话我不成?"7贾蓉笑道:"不是这话,他生的腼腆,8没见过大阵仗儿,婶子见了,没的生气."凤姐啐道:"他是哪吒,9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 再不带去,看给你一顿好嘴巴子."贾蓉笑嘻嘻的说:"我不敢强,就带他来."10
(1,“上回宝叔立刻要见见我兄弟”,接第八年冬第五回可卿书房中情节。从秦氏口气看,刘姥姥乞谋当是第八年冬的事,而非第九年冬。存疑,不影响以经解经。
2,“听了,即便下炕(炕,北方特有之物)要走。”宝玉行为疯疯傻傻,心里一腔热血。我为石兄一哭。
3,从话语间不难体会,尤、凤诸钗是多么护爱这个护花侍者啊。
4,本是宝玉要见秦钟,却成凤姐要见。凤姐也是“情痴色鬼”,“情种”证情,岂能遗漏?
5,斯斯文文----第九回“贴烧饼”反面文章。与黛玉异中有同。
6,凤、宝,并行两大主角,却一个是破落户,一个如疯子,好看煞人。
7,“普天下的人……”云云,凤姐气盖云天,势拔五岳,比尧舜、桀纣“一赋之人”如何?
第五回还有一个“普天之下”,请找出来看看。
8,表面腼腆,却是情海玩命徒。林妹妹是不是与秦小爷一样呢?
9,“哪吒”二字,为秦小爷盖棺定论。哪吒闹海,什么海?如何闹?
10,凤姐又是“屁”,又是“嘴巴子”,竟如此泼皮,完全一个破落户;“面目清秀”的蓉哥儿,只能“不敢强”,一味“笑嘻嘻的”,我为“狠舅奸兄”辩护。
一段,王凤姐要见秦小爷。 )
说着, 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的向凤姐作揖问好. 1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 慢慢的问他:2几岁了,读什么书,弟兄几个,学名唤什么.秦钟一一答应了.早有凤姐的丫鬟媳妇们见凤姐初会秦钟,3 并未备得表礼来,遂忙过那边去告诉平儿.平儿素知凤姐与秦氏厚密,4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主意,5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 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6凤姐犹笑说实在太简薄等语.秦氏等谢毕.一时吃过饭,7尤氏、凤姐、秦氏等抹骨牌,8不在话下.
(1, 秦钟,小后生,年令约八九岁。
眉清目秀,粉面朱唇(对联,并列结构)
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对联,主谓结构)
怯怯羞羞,腼腆含糊,有女儿之态。
前写贾蓉“面目清秀”“身材夭矫”,秦小爷、蓉哥儿异中有同(形式重于内容,色情大于天理)。
第三回写林黛玉“自然风流”,林、秦异中有同。
秦钟“较宝玉略瘦些”,风流劲儿“似在宝玉之上”,“有女儿之态”,秦钟、宝玉大同小异。
2,凤姐姐“喜的”、“笑道”、“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命坐身傍”、“慢慢的问”----写人之美,写人之爱美,是《石头记》的基本课题。
与第三回凤姐见黛玉时“携”手、“打谅”、“送至”、“笑道”、“拭泪”比,有何异同?
凤姐“初会”秦钟,二字意味深长。与宝玉、可卿“幻境成姻”,相映成趣。
4,“素知凤姐与秦氏厚密”,至此才点出凤、秦关系,水到渠成法。
5,平儿为凤姐心腹。
6,用金子做成小锭,上镶“状元及第”,就意识形态讲是:只要你听家国的话,一心《四书》,考上大学、托福,就有官做、有金银、有美女(这正是40回续书的主旨,惜许多红学家认识不清),天下也就永远太平了。而曹雪芹偏要说:这叫脱裤子放屁,多犯手续(所谓“异化”是也);偏要跃身情海,纵性畅游。如此,则为秦哪吒送“状元及第”金锭倒也最合适----非“金榜”状元,乃“情榜”状元是也。
7,时上午约九点。
8,吃喝玩乐,豪门生活如画(此时焦大干什么)
一段, 凤姐初会秦钟。
上四段,写王凤姐初会秦“哪吒”,为本回第二部分“宴宁府”的第一节。 )
宝玉、秦钟二人随便起坐说话。1那宝玉只一见秦钟人品,心中便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 "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只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2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 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 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3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4 忽然宝玉问他读什么书.5秦钟见问,因而答以实话.二人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6
(1, 遮天大王要会情海“哪吒”了。
2,先写宝玉。“一见秦钟”“便有所失”,所谓“一见钟情”,便失魂魄;“痴了半日”,“痴”即“情不情”、“意淫”;又起“呆意”,“呆”与“痴”类似。具体又分三层:
一层,“天下竟有这等人物”,看来“人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前句看重他人(“他人”指女儿和两赋之人),后句自视甚卑,“我”简直不是个东西,如同“泥猪癞狗”,如同“死木头”,如同“粪窟泥沟”。
一层,“恨”人间的贫富等级,“恨”自己竟生在豪门公府,若也生于薄宦寒门,则早得与之交接,便不枉“生了一世”。唯美主义,爱心至上。注意,其历史背景是礼教理学或“皮肤淫滥”。
与第二回合参:“两赋之人”有三种,公侯富贵之家为情痴情种,诗书清贫之族为逸士高人,薄祚寒门为奇优名娼。
一层,“锦绣纱罗”、“美酒羊羔”这些尊荣“富贵”,我不配享受,纯粹被我“荼毒”了,秦钟才配享受这些。
3,秦小爷又如何会宝玉呢?与上大同小异:
其一,爱。对宝玉美貌一见钟情,欲“耳鬓交接”,即第九回之贴烧饼、cao屁股。
其二,“恨”。“世间之大不快事”即是“贫富”等级(与马氏同),因为它防碍自己交“同志”或“异志”(与马氏异?中国异化主要在政教,而欧西主要在经济)。
4,“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一句点龙睛。
第二回:“此皆异地相同之人。”
二人“胡思乱想”虽“一样”,但毕竟有区别。秦钟“意淫”与“滥淫”参半,宝玉却是“意淫”为主。前者所以是情海哪吒,宝玉所以是遮天大王,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既坚持“情爱至上”,又恪守“人尊人卑”,这是“第一淫人”的本质含义----矛头直指皇帝老儿(天下古今第一皮肤淫滥之人),欲以之取代横行数千年的正统的价值观。
5,谈情说爱,需从《四书》《五经》开始。第三回宝黛初会亦然。
6,两赋之人,一见如故。
一段,混世魔王与“情哪吒”同时胡思乱想。 )
一时摆上茶果吃茶, 宝玉便说:"我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坐去, 省得闹你们."1于是二人进里间来吃茶.2秦氏一面张罗与凤姐摆酒果,一面忙进来嘱宝玉道: "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防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他虽腼腆,却性子左强,不大随和些是有的."3宝玉笑道:"你去罢,我知道了."4秦氏又嘱了他兄弟一回,方去陪凤姐.
一时凤姐尤氏又打发人来问宝玉:"要吃什么,外面有,只管要去."5宝玉只答应着,也无心在饮食上,只问秦钟近日家务等事.6秦钟因说:"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 残疾在身,公务繁冗,7因此尚未议及再延师一事,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再读书一事,必须有一二知己8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9"正是呢,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我因上年业师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着旧书, 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亦可.家祖母因说:一则家学里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气, 10反不好;二则也因我病了几天,遂暂且耽搁着.如此说来,尊翁如今也为此事悬心.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这敝塾中来,我亦相伴,彼此有益,岂不是好事?"11秦钟笑道:12"家父前日在家提起延师一事,也曾提起这里的义学13倒好,原要来和这里的亲翁商议引荐. 因这里事忙,14不便为这点小事来聒絮的.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 何不速速作成,15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 16岂不是美事?"17宝玉道:"放心,放心.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你今日回家就禀明令尊,我回去再回明家祖母,再无不速成18之理."二人计议一定.19那天气已是掌灯时候,20 出来又看他们顽了一回牌.算帐时,却又是秦氏尤氏二人输了21戏酒的东道,言定后日吃这东道.22一面就叫送饭,一面又说了回话
(1, 瞧,贾宝玉多会事,多会说话,只是与“臭男人”格格不入。
第三回又有:“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得老祖宗不得安静。”
2,路线:外间----里间。
3,姐姐说爱弟外表“腼腆”,性子“左强”、“不随和”,前文母亲说爱女性情“古怪”,请合参。
4,宝玉“笑道”,“笑”有何意蕴?
5,为何不惜笔墨写秦氏、凤姐、尢氏先继进来问候宝玉,联系佚稿试参。
6,“无心”、“只问”----宝玉爱情至上,爱他人至上。
7,为生计故,人必需繁忙。
8,“知己”----曹著总眼。与佛家“传心”、“心印”,可谓异中之同。
第一回,雨村以娇杏为“风尘中之知己”,早已点题。
9,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好一个性急、热情的孩子,惜其另外的“深沉”的一面,至今不为国人认识,我为曹爷一哭。
10,贾母担心宝玉去家塾“淘气”,薛母、贾政恐薛蟠“在外”“纵性惹祸”(第四回),伏第九回闹学堂,伏宝玉挨打,伏佚稿惹祸。
11,情爱与读书,如影与形,对立又统一。古圣“书中自有……”,早已说尽,比这还得劲。
12,秦钟“笑道”,与刚才宝玉“笑道”孰同孰异?
13,义学,免费学校。
14,只要在人间,不论贫富,总是繁忙。
15,秦钟一样性急。
16,一连四个“又”,好嘴头。(我看一点不“腼腆”)。
17,宝玉言“岂不是好事”,秦钟言“岂不是美事”。
第一回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
第一回有:《好了歌》。
第五回有:《好事终》。
第二十二回有:此“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需再续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参!
18,宝玉也欲“速成”。今日现代社会正是快节奏。原来红楼“一干情痴色鬼”早已“现代”、“后现代”了,难怪国人至今不解。
19,掌灯时候,二人“计议”已定。两天前的晚上,刘姥姥家亦曾“当晚计议已定”。二者可有异同与瓜葛?
20,从上午八九点玩到“掌灯时候”,该尽兴了吧?(幕后导演喊:焦大,准备上场!)
21,自然是秦氏尢氏“输”啦。
22,“后日”又是一场痛乐(焦大呢?)
如此痛乐,到底对不对呢?联系可卿临终托梦参。
上两段,宝玉、秦钟议定一同上私孰。
上三段,宝二爷初会秦小爷。为第二部分之第二节。
秦氏姐弟,俱为宝玉启蒙导师 )
吃毕晚饭,因天黑了,尤氏说:"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传出去半日, 秦钟告辞起身.尤氏问:"派了谁送去?"1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2尤氏秦氏都说道:"偏又派他作什么!放着这些小子们,那一个派不得?偏要惹他去."凤姐道:"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纵的家里人这样还了得呢."3尤氏叹道: "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4出过三四回兵,5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6 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7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8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9今儿又派了他. "凤姐道:"我何曾不知这焦大.倒是你们没主意,有这样,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 "说着,因问:"我们的车可齐备了?"地下众人都应道:"伺候齐了."11
(1, 尢氏之“令”传出去“半日”,竟无人回话,宁府混乱,已至不堪,百年望族,败落难免。
2,“外头”派了焦大,谁?有意无意?
焦大----骄大。
“又骂呢”,“又”字妙。
3,凤姐“成日家”说尢氏太软弱,东府混乱,已非一日,伏《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4,太爷指谁?贾代化?贾演?
5,出过三四回兵一句,交待曹府祖上依满清而起家的血泪史,曹家本包衣府人即满清的奴隶,焦大之于贾府正如曹家之于清廷。
“太爷们”,“们”字妙,出兵的并非一个太爷。
6,焦大功劳情分具体有三:一,死人堆里背出太爷。二,偷东西给主子吃,自己挨饿。三,两日不见水,得子半碗给主子喝,自己喝马尿。
7,正如康熙另眼相待曹寅母子。
8,焦大身上折射出多少苦乐辛酸,人情世故。
9,“全当……”,尢氏的人生哲学,也就是阿Q精神。曹子誓作“第一淫人”,所以不是阿Q.
10,凤姐的“就完了”迥异于尢氏的“就完了”,倒是和尢三姐类似,也于雍正制裁曹家类似。
焦大将来会如何结局?
11,“众人都应道:伺候齐了”,这就叫铁碗法制,与上文“半日”无响应对比。
一段, 交待焦大,又借洒醉骂了。
焦大出场,使“宴宁府”由风和日丽突转为黑云滚滚。 )
凤姐起身告辞,和宝玉携手同行.1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烛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2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更可以恣意的洒落洒落.3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4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象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5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6
(1, 凤姐“和宝玉携手同行”,此也是《石头记》的大章法,“政”“情”两线,由凤、宝领衔。情节和艺术的一致性。
2,预演“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宝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后来向贾珍推荐凤姐。
曹雪芹反社会,反的是社会的腐朽面,而并非主张无政府主义。与探春协理荣国府合参。
3,伏恃功劳情分,而恣意的洒落,焦大身上可以找到贾赦、贾珍、贾琏、薛蟠、周瑞妻子等的影子。
4,赖家兄弟皆为贾府总管,赖大在二门荣府上,而赖二在大门宁府上,错落有致。赖者,赖也。
5,“二十年头里”,从后算(?)正是康熙50年,焦大得意时,曹家鼎盛时。
6,“你们这一群杂种王八羔子们”,“你们”----已将兵力推至凤姐门下(焦大玩的乃醉拳,并非全醉)。“王八”开启下文。
一段,焦大骂总管赖二。 )
正骂的兴头上, 贾蓉送凤姐的车出去,众人喝他不听,贾蓉忍不得,便骂了他两句,使人捆起来,"等明日酒醒了,问他还寻死不寻死1了!"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作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2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3凤姐在车上说与贾蓉道:"以后还不早打发了这个没王法的东西! 4留在这里岂不是祸害?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5贾蓉答应"是".
(1,“寻死”二字补出平时焦大闹腾的情节。这真是二律背反怪圈。国人是没有生或死的主权的,所以只要谁“寻死”,也就等于杀死他人,所以他人或社会便不允许。
其实焦大今日是有点专冲凤姐来,想老虎身上搔痒了。
2,焦大救过“太爷”,“太爷们”“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如今珍、蓉等“作官儿享荣华富贵”。可以说焦大也是“你祖宗”。贾蓉等却要踩着焦大充主子。
雪芹是在借焦大之口骂雍正、乾隆吗?
“九死一生”,读玉言《曹雪芹新传》。
3,“红”“白”颠倒,脂批:醉人口中文法。
4,伏焦大结局吗?
5,凤姐是法家人物,所以不尿老干部。
一段,焦大骂贾蓉。 )
众小厮见他太撒野不堪了,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1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 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 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2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3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4
(1, 被捆进马圈----焦大,你还敢吗?
2,焦大果然勇烈,骂贾珍、赖大一干人是“畜牲”,证据是:偷狗戏鸡;爬灰(贾珍与可卿。贾珍是族长);养小————子(贾蓉、可卿“养”贾蔷?)
3,焦大眼里“没天日”,宝玉亦“有天无日”(回三),两个“天日”何异何同?
4,焦大哥,这回如何?再骂,只好割喉管了。
一段,焦大骂贾珍。 )
凤姐和贾蓉等也遥遥的闻得, 便都装作没听见.1宝玉在车上见这般醉闹,倒也有趣,2因问凤姐道:"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灰',什么是`爬灰'?"3凤姐听了,连忙立眉嗔目断喝道: "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等我回去回了太太,仔细捶你不捶你!"4唬的宝玉忙央告道:"好姐姐,我再不敢说这话了."凤姐亦忙回色哄道: "好兄弟,这才是.等回去,咱们回了老太太,打发人往家学里说明白了,请了秦钟家学里念书去要紧."5说着,却自回荣府而来.6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7
(1,石头并提“凤姐和贾蓉”,有意思。
2,宝玉(雪芹)本闹性十足,是胜过孙行者的遮天大王,当然觉得“这般醉闹,倒也有趣”。
3,石头诙谐处,用宝玉一句孩童之问,冲淡焦大,因为毕竟非红楼上层。水上画字,即生即灭。
4,凤姐庄严处,或虚弱处。
5,可卿为弟弟向凤姐求情,不写而写。石头惯用笔法。
6,来自荣府,归至荣府,首尾圆合。
7,原来读书起源于性爱,一如儒学起源于性崇拜。
一段, 宝玉不耻下问,凤、宝返回荣府。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总评:
本回前一部分“送宫花”,大点说,起自刘姥姥,结至冷子兴;小点说,起自薛蘅芜,归至林潇湘。而其中内裹一个“冷子兴古董案”,此远伏将来“成窑盅大案”----这个牵连全局的大事件。
前一部分另一奇翘处是“贾琏戏熙凤”,用侧笔描写,这也不是艺术手法的问题,乃是精神内容的问题。如果《石头记》旨在理学礼教或皮肤淫滥(此正是程高伪续的主题),则一定不会用侧笔的。再者篇幅短小,仅占一小段,却于两句回目中竟占了一句,因为此时的美满夫妻,到末来,琏二爷将休弃一王熙凤矣。“戏”字耐人寻味。
手法上,“送宫花”与第三、第五、第六这三回类似。第三回,以林黛玉进荣府为线索,描写贾府环境及贾府人物。第六回以刘妪乞食为线索,再次皴染贾府(重点是前、后门和凤姐院)。本回的“送宫花”,则以周瑞家的送花为线,粗线条传写红楼诸钗。这三者都是关于人间的,而第五回(位于第一单元正中间)却写的是天上,以贾宝玉为线,重笔传写天界的“太虚幻境”。四个线索人物的重要性,黛、宝自不待言,刘姥姥,我们也于第六回评点中知道她将来还有重头戏。同样,此回的周瑞家的也将是佚稿一重要角色,当然与宝、黛、刘不同,定是反面人物无疑。如果“送宫花”也暗示“送群芳”的话,那“送”之一字可就大有嚼头了。
至于人物及其内容,我们最好将前后两部分合起来看:
----宝钗,居梨香院,描花样,静养(可谓气宗,或儒家)
----元春,由“宫花”暗点,为皇妃
----香菱,“薄命司”排头兵,“笑嘻嘻走来”
----迎春、探春,围棋,一个二木头,一个玫瑰花
----惜春,要出家
----李纨,守节,兼照管三春
----凤姐,白昼云雨
----巧姐,正由奶子拍着睡觉呢
----黛玉,与工农大众混顽,冷不丁甩一闷棍(可谓剑宗,或道家)
这是前一天同一时辰诸芳呈现出来的生活情景。
----凤姐,喜会秦“哪吒”
----宝玉、秦钟,具女儿之态的两个男孩,一见钟情,结成同志
这是后一日同一时间呈现的生活状态。
还有
----莺儿
----金钏
----司棋
----待书
----智能
----丰儿
----平儿
这一干红楼主角,在同一个时辰内,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情景,初步表现了一些性格侧面,同时也隐寓了一些将来的“薄命”苦运。
对后一部分“宴宁府”,我们首先发现,如果说凤姐、尢氏、可卿诸人侧重在美食、牌戏的话,则宝玉却“无心在饮食上”,他之于秦钟,虽然也可以看作同志关系,其实质却全在体贴、意淫(即神会、心印)、情不情。曹梦阮是拼了命地立足于“食色”来证情的。他证到,重视社会、家、国健康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个人、性情的存在。他证到,皮肤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而皮肤淫滥却又是个人、家、国败亡的大敌。他证到,处世为人就应该象贾宝玉那样,既要钟情于“美”,更要体贴“美”;在“美”与“我”的关系中,是“美”为尊而“我”为卑的;为“美”而不惜“摔玉”(象征自杀),不惜“挨打”,不惜风尘潦倒、辛苦十年撰写《石头记》
其次,后一部分“宴宁府”的高潮在焦大醉骂(也用侧笔)。对此的态度,珍、蓉是无奈,尤氏是软弱,凤姐要法制(伏协理宁国府),独宝玉觉得“有趣”,这都值得我们思考。更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宴宁府过程,前边写宴饮、玩牌、会友,后边写焦大撒野(因为食色贫困),前半欢声笑语,后半烽烟突起,先盛后衰,再一次与108回《石头记》对称章法同构。
合而观之,本回两部分,前送宫花,后宴宁府。前荣府,后宁府。前于大面上传写红楼诸钗,后重点写凤姐与宝玉(政、情二线并行)。给出的背景,前是连周瑞家的这样的奴仆都仗势压人,后却通过焦大这样有功而失势的老奴,敲响了大船将覆的警钟。因之,比重上,前者轻而后者重。周嫂送宫花和凤姐宴宁府,均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败兴的因素前为黛玉,后为焦大,而此二者也不是完全没有可比性。
第七回,处于第一单元(1---9回)之后半部分了,总体用笔虽比前几回详些,但与其它几回一样,毕竟属于全书的布局阶段。其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依然是曹子的看家本领----极尽伏笔之能事,只因大巧若拙,天衣无缝,世人难懂难信罢了(当然有伪续的功劳)。
最后,再罗嗦几句,来结束这冗长的评点吧。
曹雪芹《石头记》及其背景是独特的。背景独特:一面礼教酷烈,一面皮肤淫滥(正如文革)。家世独特,既有传承几千年的曹氏文武门风,又是门庭显赫的“包衣老奴”;最终结晶出一颗“情不情”的心灵,诞生了一个“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曹雪芹。曹子以这些为题材,传写了《石头记》。这就是“自传说”的血泪涵义。至今不被国人所识,自然也就不理解怡红公子咒自已“泥猪癞狗”、“粪窟泥沟”时实际是以身“堵枪眼”精神实质了。
国人至今痴迷“宝黛争婚”,红学家们依然钟情120回《红楼梦》。也难怪,我们是自古就习惯有官法无民法,用公权代私权,本来就是权力本位文化的。可据说,中国正在起草《民法典》(即民法、私法),虽然预计还要流产多次,但毕竟可以说是一点曙光吧;其中有一部分居然竟是《人格权法》(《石头记》实质就是一部“人格权法”,一部“私法”,而《论语》是一部“公法”):
“人格权的保护范围极为广泛,分为人格尊严、人格自由和身体完整等一般性人格权;物质性人格法: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评价型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性自主权等”(2003/1/9《南方周末》)
忽然又想到海外流行的“酷儿理论”:
它企图“向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向社会的常态挑战”;
它要“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向一切严格的分类挑战”;
它“是一种具有很强颠覆性的理论。它将会彻底改造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使所有排他的少数群体显得狭隘,使人们获得彻底摆脱一切传统观念的武器和力量。酷儿理论因此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它为我们昭示了下个世纪的曙光”。(见李银河《酷儿理论》)
鄙人一想到老外几百年前就有了“人格权法”,就跟辽阳说见了丰涧说一样,气恨恨的。可一见“酷儿理论”,何等眼熟,“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这不是咱的《石头记》吗:宝玉男儿体竟具女儿风韵,凤姐女儿身竟有男人雄风;宝、黛似异性恋又非异性恋,宝、秦似同性恋又非同性恋;“情不情”似横扫一切又似未动一兵……我一想到这儿,忽然冒出一句话: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
印证经典: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华艺出版社,98年版。周汝昌《红楼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95年版。梁归智《石头记探佚》,山西教育出版社,92年版。梁归智《箫剑集》,山西教育出版社,00年版。梁归智评校《红楼梦》,山西古籍出版社,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