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
四川地震灾区儿童急需心理救援
作者:自在人
标签:四川地震 心理救援 阅读次数:50 ○治疗准备
细致观察 少年还在找换洗衣服
上午9时许,记者随服务队的5名心理咨询师先行抵达双流县黄龙溪镇中信职业技术学校,双流县疾控中心的刘玲介绍,这里安置了40余名都江堰、眉山、乐山等地的灾民,其中包括10余名汶川县映秀镇的孩子,他们在被困72小时后,自救成功,逃离孤岛,却与亲人失去了联系,有的孩子甚至永远痛失双亲。
队长张小琼和队员们站在操场上,观察这些劫后余生的孩子们。18岁的少年兰江端着洗脸盆,在几排晾衣绳中来回穿梭,寻找换洗衣裤,他身上的裤子已经在逃生中磨破了。女同学李娜劝他:“现在这种时候,在乎那么多干什么……”他摇摇头,淡淡地说:“不,我想找点合身的!”张小琼判断说:“这个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很难对我们敞开心扉,但是现在他特别需要宣泄情绪!”
谨慎计划 拉网筛查孩子心理状况
一个小时过去了,咨询师们并没有贸然行动,这些劫后余生的孩子心灵非常脆弱,一旦干预方式不对,很可能是得其反。他们看着孩子们嬉戏、吃饭、洗漱、不时飞快地记录着什么。张小琼说:“这些孩子5天都没有睡过安稳觉,先让他们洗漱一下,休息休息……”孩子们休息之时,另外5名队员也赶到现场,10个人聚集在树荫下,赶紧商议心理干预方案。“要少讲多听,让孩子们有宣泄情感的渠道”“不要回避那么残酷的画面,就是要刺激他们的‘痛苦点’,然后再引导他们遗忘。”“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孩子,可以采取催眠、音乐疗法”……这时,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两名专家张树森和邓红教授赶来增援。他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身体状态、与亲人的联络情况、受灾的严重程度等细目,制作了一张心理评估表。
志愿者们紧张工作1个多小时后,干预方案最终确认:首先,进行“拉网式”筛查,评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收集的表格,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情况,由不同资质水平的心理咨询师给予疏导和安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