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清水酌茗
作者今朝
标签诗词 随笔
阅读次数:178
忽然想读一些歌,其实《清水酌茗》一开始并非歌曲,而是网络写手沾衣写的一部小说的名字,小说名字清新自然,但是我没有看过。

百分百是写茶。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我第一次上163888,那个时候是想找一些歌词,从小马那里拷来的歌,听了一个假期不知道歌词。拷的时候没有〈清水酌茗〉,后来有个人专门介绍了一下这首歌,曲是王俊雄,后来别人喜欢这书,便填上词,算是给这部小说写个主题曲,多数人知道的都是心然的版本,而我下的是柯北唱的。

第一次听的印象,只记得两句歌词,还是念的:“不见那红颜紫姹,皆是流水落花。”或许是因为这两句比较白话,或许是因为和听时的心境相同,因为听的时候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时候,有的东西全掉了,可以得罪的人全得罪光了,而且似乎这一身应该挨的骂也挨尽了,觉得好像什么都是假的,当然,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这样想是很可恶,也是应该骂了。

很喜欢那里面的歌词,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看一些关于茶的书,觉得中国的茶文化总是没有止境地的,不说陆羽的《茶经》,卢仝的《茶歌》,我们离得太远了,现在的茶五彩缤纷,哪像卢仝,喝个阳羡茶便高兴得像什么似的。

卢仝因着朋友送的阳羡茶而写出了名扬千古的《茶歌》,倒也是佳话,想想其实卢仝喝阳羡茶倒是其次,能够得到当时用来进贡的阳羡或许才是他高兴的来由,他隐居数十载,不问世事,却朋友满天下,时而隐居山林,时而与王候将相来往,自由自在,活像一神仙,他既不像某些隐者,以隐为名想入世,也不像林和靖,二十年不曾下山。当然,林和靖对他来说,还是一个晚辈,不可一起评说。

那里面的一句歌词;“想他陆羽卢仝,可饮过毛尖龙井,也休论输赢,且与我喝杯蒙顶,共一醉,酌这茶中竹叶青。”上面说的这几种名茶,都是在现在十大名茶之列的,上述两位茶祖都没有喝过,不过要是他换在现代,肯定也成不了茶仙了,正是一件物事在启蒙之初,才有仙与祖这回事,不然历代的皇帝,为何只有第一个才能称祖与宗。

想到一个笑话,说皇帝是天子,是龙。中国这么多朝代肯定是上天的化龙池坏了,或是上帝太风流,竟出了这么多天子。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人世间的事本无定数,自古强者为王,这无须多论,倒是《清水酌茗》这书,说的却是一个女子因着痴茶而不再依恋丈夫,找到自己的故事。看了倒觉得有些解气,虽然我还没看。因为不想看了为了结局而放弃这种美好的想望,书的故事一定写的是某个男子开始不喜欢这个女子,而后来在一起,我倒不是不想他们在一起,只是如果在一起了,这女子的地位还是一般依仗着男子,这书便失却我原来的想看的东西,所以还是不看的好。

找到了歌词,我放上来吧。真的写得挺好,这写词的人也是一大才子:

雪莲云雾上银峰,烟罩满山崖。
辉白黄檗(bo四声)心玲珑,淬过九重纱。
湘波绿遍碧螺春,水冷沁兰花。
仰天雪绿平水珠,敲火试新茶。
(念白:且抛一壶浊酒,与我两盏清茶。忘却三生牵挂,拼尽四世还家。谁见那红嫣紫姹,皆是流水落花。也罢,浅瓯(ou,一声)吹雪试新茶。)
采青尖,遮冷屏,纤纤双手巧弄影,萎雕单掌擎。
缓揉捻,慢杀菁,蒸压晾晒香满庭,银瀑冲下一盏清茗。
雀舌未经三月雨,清溪涤玉芽。
绞积焰起红泥炉,留香是紫砂。
鱼眼二沸轻刮沫,梅枝残雪化。
绿尘飞处翠涛起,浅斟新煎茶。
(念白:我煮的是清水,品的是香茗。
说来陆羽卢仝(tong二声),可饮过毛尖龙井。
也休论输赢,不如与我喝杯蒙顶。共一醉,酌这茶中竹叶青。)
三山齐,玉瓷瓶,松萝羽扇扑流萤,杯薄荼色青。
烟尚绿,碧波静,月明云淡风初停,抚琴对弈细品佳茗。



下面这个是下载的地址,我没试过,不知道下不下得了,如果网速还行的话可以听听:

http://hd61.15150.com/music22/2006_8_24/61465_183710_202123.mp3



下面这个是听歌的地址,这个是柯北唱的,因为本人始终觉得柯北的声音比较好:http://www.15150.com/ghtml/2006-08-24/183710.shtml

在这个网页上面也可以下载。



不知道有没有人会下,呵呵。。。。。。



从上个学期开始就没有太听流得歌曲了,听的都是这一类的歌曲,网络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为了出名,他们的年纪也不太,大概和我差不多,他们自己写歌自己唱,他们的声音并不是最好的,只是为着想唱。而他们唱的歌甜的词都是古风的,这一群人,一直在支撑着某一个信念。

真的很欣赏他们。

但愿有更多的人加入他们。

《清水酌茗》是选自王俊雄的《临风听秋蝉》曲,填上词,感觉真的很好。在这之前,有许多人说我下的歌不好听,我听他们也不是因为好听,我想只要我多下一次,他们的点击率高一点,或许这种文化就会传得更快,我相信,中国的文化之所以没有完全被西方文化代替,也是因为有着这一群人的存在,并非几个专家或是学者在讲台前大吼几句,中国文化就能得以挽救的,正是因为有着一群默默传播的人,因为他们不要酬劳,或许于他们也没有想到他们所做有这么大的意义,他们只是因为喜欢,但是的确,他们都是英雄。

那天冬梅同我说看《越狱》看得很爽,我说我看《霹雳》,霹雳是一部布袋戏,拍得很好的一部布袋戏,冬梅说,你真的。。。

我想我知道她下面想说的是什么,我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我只是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什么,没有什么帮助也无所谓,如那一帮人一样,默默无闻,自得其乐,却在不经意中,挽救了一种文化。

这样的人,总是值得尊重的。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