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莫里哀辞世:他让中国人爱上了轻音乐
[ 2006-11-8 9:28:35 | 作者:全人服务者 | 出处:转贴 ]
凭纯音乐《 Love is Blue 》(《蓝色的爱情》又译作《忧郁的爱情》)获亚洲地区乐迷欢迎的法国著名指挥家保罗-莫里哀在法国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昨日在法国举行了丧礼。
经典唱片卖出3000万张
保罗.莫里哀1925年3月4日生于马赛的一个“音乐发烧友”之家,在巴黎长大。4岁起便开始学习钢琴,并显露出音乐天赋,10岁进入马赛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由于对爵士音乐的热爱,莫里哀放弃了做钢琴家的愿望而投身于流行音乐。
1965年莫里哀组织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乐团。1968年莫里哀以一曲《蓝色的爱情》征服了世界,从此成为世界明星。在此后30年中,唱片《蓝色的爱情》共销售了3000万张。保罗?莫里哀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能巧妙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连接的途径,形成了他那将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节奏和明朗的气氛结合起来的独特风格。他本人被赞誉为“情调音乐的使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音乐之神”。莫里哀生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举办过音乐会,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的音乐会最多,共举办过1200场,至1998年止,他已经连续22次率团赴日公演。
他让中国人爱上了轻音乐
保罗-莫里哀乐团与邓丽君一样,都是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影响的音乐人。保罗-莫里哀乐团与邓丽君一样,为人们精神上带来了一种软性的、浪漫的微醺,《蓝色的爱情》让中国人告别灰色的沉闷,开始变得放松和快乐。
1983年12月11日及12日,保罗.莫里哀首度率团来中国台湾地区公演。1990年,台湾当红歌星童安格演唱了保罗.莫里哀的创作曲《爱的主题曲》成为当时热门话题,此曲至今仍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班机上作为安全须知安全短片的背景音乐使用。 保罗.莫里哀让中国人喜欢上了轻音乐,他的音乐被广泛地使用于广告、电视节目及各种背景音乐。2000年12月,保罗.莫里哀乐团首次来中国大陆演出,但当时,保罗?莫里哀本人因病未能成行。
本报综合整理
链接
世界三大轻音乐乐团
1.法国保罗.莫里哀乐团
乐团指挥保罗.莫里哀17岁时组织的乐团,风格清新明朗,华丽纯朴,同时巧妙地利用弦乐器来改进乐曲的节奏,清晰、活泼的节奏成为其特色。
2.意大利曼托瓦尼乐团
乐团指挥曼托瓦尼于1905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音乐世家,18岁时,他在伯明翰组织了一个六人乐队。1933年,他重新建立了庞大的曼托瓦尼乐团。
3.德国詹姆斯.拉斯特乐团
乐团指挥詹姆斯.拉斯特出生于德国不来梅,1955年,他在汉堡德意志广播电台提任大提琴演奏员并开始作曲,以后自行组织乐队,并任领班、编导和作曲。(宋晓松整理)
>>保罗-莫里哀主要作品表 更多作品
出品年份
专辑名称 出品公司
1967
The Best Of France Philips
1968
Blooming Hits Philips
1968
Magic Polydor
1968
More Mauriat Philips
1968
Mauriat Magic Philips
1987
Love Is Blue Philips
1994
Iberia Polygram
1994
A Paul Mauriat Christmas PSM
1996
Escapades Philips
1996
Diamond Collections Philips
1997
Gold Concert Philips
1998
Emotion Polygram International
2003 Sayonara Concert Import
本文引用URL: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6:3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