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马太福音》里说过,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一切都豁然开朗了。我们不妨也换个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即从后往前看。一九八九年以后,中国进入了长时间的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现代化事业蓬蓬勃勃的展开;一九七八到一九八九年的这十年间,中国则处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改革事业和对外开放逐步展开,中国踏上了发展的快车。再往前,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了。
我们都承认,毛泽东同志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常说中国的经济在文革中停滞倒退了十年(实际上是曲折发展了十年),而且有人推断,文革所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十年的经济发展,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那么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远远超过实际中十年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但是,这只是一种单一的建立在经济层面上的假设,只是用数字来说话。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考虑,那么,如果没有文革,今天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呢。
假设就是假设,是缺少事实依据的。尤其是历史,一般是不能假设的,因为历史是单一线程的,发生过就是发生过,没发生就是没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别的发生过的事实来证明那些假设的历史。在这里,我想引用别的国家的历史来证明我们的现代化过程。
在这里,我想,法国应该是最典型的国家了。在法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创了法兰西资本主义的历史,从此之后,工业革命在法国迅速生根发芽,方兴未艾。由此法国开始了漫长的现代化过程。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大革命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同时,用重锤敲碎了法国封建主义的残渣,动摇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制度、宗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和动荡。而且在此之前,法国是经历过一场思想上的革命的,大革命前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人一直在启蒙运动中彷徨。启蒙运动扫除了封建思想的黑暗,带来了资本主义学说的曙光。但是,这一过程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精神上的彷徨远比肉体上的动荡来的痛苦。
还有英国,虽然英国可以说是资本主义世界里的幸运儿,但是她依然没有逃脱思想和肉体上的双重冲击。只不过在英国,这样一个过程是发生在宗教上的。宗教改革,实际上英国进行了两次宗教改革,一次可以说是政府行为,即用国教代替罗马天主教,一次可以说是民众行为,即资产阶级的清教兴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改革往往是曲折而又漫长的,而且它给我们一个教训:思想的转变必须符合强势阶级的利益而不是政府的意愿。
再往前追述,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如此。全国范围的捣毁圣像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手脚,打开了反抗与改变的大门。西班牙人崇尚天主教,因此宗教思想是西班牙人在这里殖民统治的基础,也就成为了尼德兰人心中的反动根源和殖民的桎梏。推翻旧有的思想,打破旧有思想的偶像,就成为尼德兰人走出殖民,踏上自由开放的必须。这一点与中国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