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中国佛教第一僧
作者商音
标签佛教
阅读次数:92



 文非居士
中国佛教第一僧

文非居士著


  如果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
传授《浮屠经》,介绍佛陀事迹,表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话,迄今为止佛教在
中国已整整有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派人到印度求
去,请了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到洛阳,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典《四十二章经》,
他们住锡译经的地方白马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到现在也已有一千
九百三十多年了。那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僧人是谁呢?

  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
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高僧传》卷四)。当时佛教如
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
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只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
后赵石虎时代,才废止了不让汉人出家的禁令,于是才有了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佛
教第一僧——朱士行。

  朱士行,河南颖川人,“少怀远悟,脱落尘俗”。魏甘露二年(257)在
洛阳出家(公元249年,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来到洛阳,开坛受戒后,中国才有
了正式登台受戒的僧人,朱士行即为最早)。出家后,他“专务经典”,以弘扬
佛法为自己的终生大事业。他在研习由天竺竺佛朔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
诵出梵文、月氏支谶译成汉文、再由河南洛阳孟福和张蓬笔记的《道行经》的过
程中,逐渐发现印度距我国万里之遥,释迦牟尼涅盘已七、八百年,加之语言不
通,佛教典籍经过口传翻译、抄录,错漏、矛盾处很多,深感“此经大乘之要,
而译理不尽,誓志捐身,远求大”。遂下决心亲自到印度求取梵文原本,然后回
国翻译,以传真经。公元260年,亦即出家后的第三年,朱士行从雍州(陕甘
边境)出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饥渴病苦,穿过荒漠戈壁和千山万水,徒步跋
涉一万一千多里(《后汉书·西域传》),终于在甘露六年(261年)到达于
阗国。所以朱士行不仅是我国佛教第一僧,也是西行取经的第一人,他比法显早
140年,比玄奘早了四百年。

  于阗国,民风敦厚、朴实,盛行佛教大乘之法,朱士行来自中国,弘扬大乘
佛教,深受人民群众和信徒的欢迎。但是从出塞到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
整整二十年并没有寻得一部大乘佛典。后来他在弟子弗如檀(于阗人)的帮助下,
取得于阗国王的好感与信任,机智地取到了般若正品梵书《道行经》原本,全部
90章,60万言。随后扮成商队,终于巧妙地将经书运出于阗王城和国境,太
康三年(282年)送达洛阳。晋朝在陈留水南寺组织了竺叔兰、无罗叉、弗如
檀和周玄明等中外高僧、学者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全部译校完成定本,
这部《大品般若经》(《放光般若经》)才正式和当时的人们见面,并很快得到
广泛传播。然而,朱士行却被留在于阗国内,不能回到中原翻译此书。直到80
岁圆寂在于阗。按照佛教的仪轨进行火葬。当地人民将其骨灰和舍利,建塔装殓。
因为中国佛教僧人在道安以后(公元376年)才“四姓入沙门,皆称释种”,
规定“释”为佛门弟子之通姓,所以朱士行是本姓本名,而没有释姓法名。

**********************************************************************
【录自:佛教文化杂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