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幻宫四仙子就是宝钗、黛玉、湘云、妙玉这四位重要女子吗?
另外三位先不说,只说黛玉。
1.如果痴梦仙姑是其天上仙身,那绛珠又是何人?
2.如果痴梦和绛珠是同一人的两个不同称号,那么在宝玉游太虚幻境时,她既已下凡为黛玉,如何又同时出现在天上?
3.如果神仙们可以分身同时出现在天上人间,何以宝玉的仙身神瑛那时却不在天上?
4.四仙子出来迎接宝玉时说:“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其他三位当着痴梦的面向他人询问痴梦在何处已是如“李大哥,您贵姓?”一样可笑,而痴梦本人向别人去问自己的消息尤为荒唐。
二、《终身误》是钗黛合曲、《枉凝眉》是湘妙合曲吗?
1.湘云、妙玉既然是女三号、女四号,为何在正十二钗中却排在第五、六位上?
2.既然已有合曲《枉凝眉》,为何后面又有分别咏唱二人的《乐中悲》和《世难容》?宝钗半首、黛玉一首半不均衡,钗黛各半首、湘妙各一首半就均衡了?
3.《终身误》是宝钗、黛玉各半吗?前两句虽是钗黛各半句,可最后一大句——“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却完全是写宝钗的啊。黛玉刚成年即夭折,哪来的“终身”?至于为什么咏唱宝钗的曲子里总对照黛玉,那是因为宝钗最大的悲剧就是嫁了个不爱自己的丈夫,所以在曲中反复表现其丈夫对另一个女人的牵挂正是对其悲剧最好的描述啊。
4.《枉凝眉》是表现宝玉对湘云、妙玉二人的感情的吗?其他几句不说了,就说第二句——“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若说……若说……”这种句式有用来分说两人的吗?如果现在一个小伙子说“要说我和她没缘吧,却又几次三番地聚到一起;要说和她有缘吧,却又总是成不了”,有谁认为他是在说自己与两个姑娘的关系?
三、十二钗的人选与排名:
十二钗的人选与排名确实不容易看出是按照什么原则决定的。刘老师的上述结论就是为了解释这方面的一些疑问,如:妙玉占的篇幅不多,为什么能入选十二钗,而且占据第六的“高位”?宝琴这样一位有较多篇幅描写的女子为什么没有入选十二钗?
刘老师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妙玉实际地位重要,是女四号;而对第二个问题并没有回答,只是作为其妙玉重要论的一个证据。
传统上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1.过客说。但实际上,晴雯、袭人等也都是大观园中的过客而已,而香菱应该连过客都算不上吧。2.不薄命说。社会如此黑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不薄命只怕也难。3.入选副册说。将要嫁如官宦家庭作少奶奶的贵族小姐如何会与平民出身的姨娘并列?这个早有人批驳过了。
另外,关于十二钗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副册、又副册都有谁?还有三副、四副乃至九副等其他等级的册子吗?等等。
我最近思考这个问题时有了一个新想法,自认为还算合理,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我觉得现在的各种解释都是在这些女子内部打转转,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管这些女子谁在书中的地位更重要,谁占的篇幅更多,这些都不是关键。毕竟整部书的主人公是宝玉啊。如果我们从宝玉的眼光去看,十二钗的人选和排名就好理解多了,其决定原则就是看她们跟宝玉的亲密程度或者说感情(广义的,不是专指爱情)深度。
第一位是其妻子,第二位是其唯一的恋人和第一知己。这两个应该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了。
四春的前后顺序之所以不是按元迎探惜的大小顺序,而是元探迎惜,原因也在于此。元春、探春是亲姐妹,所以在前;其中元春是同父同母,而探春是同父异母,所以元一探二。迎春是同祖堂姐妹,排第三;而惜春是同曾祖、另一府里的堂姐妹,所以排在最后。而且对堂姐妹跟对亲姐妹比要疏远很多,加上迎惜二人性情与宝玉也不怎么太投合,所以她们二人还排在湘云、妙玉之后。
湘云是宝玉的好玩伴、铁哥们儿,是全书中与宝玉性情最相投的人,所以紧接在其亲姐妹之后。
而妙玉虽然占篇幅不多,但她可以说是宝玉在全书中极少数几个知己之一,而宝玉则是她在书中唯一的知己。就凭这种关系,排在第六,应该也不为过。
最后是三位因婚姻进入贾府从而与宝玉有缘的女子及其中一位的女儿。她们能入选是因为宝玉对他们也都抱有一定的感情,当然要比对上面那些女儿们的感情要淡。而另一位贾府媳妇尤氏(她年纪其实也并不老,可能都未必比李纨大)没有入选,就是因为宝玉对她无情字可言。
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分析的话,副册的人选是很不充足的。书中姨娘虽不少,但有几个能得宝玉用情的?就是把所有平民女孩子都算上,也不过就是尤二姐、尤三姐姊妹了,纺线的二丫头和袭人的两姨妹子或许也算贴边儿,再算上打头的香菱也才5个。
丫鬟中够得上标准的倒能凑够数,除了已知的晴雯、袭人,大概应该还有麝月、芳官、平儿、紫鹃、藕官、金钏、龄官、五儿、莺儿、司棋10个人,不过其中有的也很勉强。
这样看来,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之所以不将副册、又副册的名单写全,恐怕不只是为了笔法上避免重复,更重要的原因只怕是这两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
至于更多的三副、四副、……,应该是没有的。副册和又副册都装不满,哪有那么多女孩子来装这么多册子?何况书中原已写明:“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又哪里会有正、副、又副三册之外的其他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