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独发】《第三类法庭》——谁在向金庸致敬?
作者:木兰
原载:HTTPFTP---猫猫论坛 『华语连续剧交流天地』
01-30-2005 02:01 PM
——《第三类法庭》和金庸?呵呵
看过《第三类法庭》的朋友恐怕都不会忘记关海山饰演的湛倚天吧?韦海怡出场不久便杀了他的儿子湛有容,马中宝立志发奋便加入了他创办的天地日报。他善恶分明、气度不凡、眼光长远,更是一位目光如炬的伯乐,一手提拔了别人称为傻子的马中宝,更将自己的毕生心血毫无保留地托付给了马中宝。如此地潇洒与睿智,真不愧为一代大侠!初看《第三类法庭》,我只十六七岁,正是春花秋月、琼瑶席鹃的年纪,宝怡诺三人的爱恨情仇纠缠于心,让我忽视了剧中其它的一切,六七年后的今天,重看此剧,才猛然发现剧中湛大侠的原型却正是我16、7岁时的偶像——金庸。
韦海怡一生的悲剧,从杀湛有容开始。在我们看来湛有容固然是死不足惜,可是他的亲人自然不会这样想,他们只会感到失去亲人的痛苦。湛倚天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中的伤痛不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的,正如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写到:“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写得太也肤浅了,因为那时我还不明白。”金庸何故有此一言?因为他有着湛倚天一样的惨痛经历,当年金庸与妻子协议离婚,在美国读书的儿子查传侠闻讯苦劝仍无法阻止,最终自缢身亡。19岁的少年为这样的原因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怜可叹!虽金庸说他儿子是因情自杀,但无论原因如何,儿子的去世带给他的伤痛已是永远无法抹灭的了。
剧中的湛倚天是个大配角,出场已是6、70岁的白发老人了,只能从剧中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他年轻时的风光无限。湛倚天早年著书无数,是香港的文坛泰斗。他的书中饮马江湖、快意恩仇,被人奉为一代大侠。金庸50年代起历时10余年,著书十余部,二、三十年过去,已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声威更震当年,说金庸是江湖中的第一号大侠,丝毫不以为过。
湛倚天临别之时将他的毕生心血交托给马中宝,那便是天地日报了。天地日报是湛倚天一手创办的报纸,作风稳重保守,读者大都集中在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群中。而金庸60年便在创立明报,任职总编撰写社论文章,以中立客观的政治评论在那个吵吵闹闹的时代扬名立万,显赫一时。
湛倚天的儿子是大律师,孙子最后更是成了商人,而金庸二子一女也无一从事文学工作。剧中出逃天地自办杂志的坏蛋(记不得名字了),在现实中原型更多。金庸统领明报30余年,帐下出走乃至自立门户的大将数不甚数,只是绝非都是坏蛋罢了。
湛倚天亲选的接班人马中宝从小自闭,被人叫成傻子、白痴。湛倚天却慧眼识英雄,一力提拔。使马中宝平步青云,从排字房工人一直做到总编缉,上升速度之快令人诈舌。而明报前任总编“鬼才”王世瑜最初被金庸发掘时的工作只是校对,同样也是青云直上,一路做上《明报》晚报的总编,俨然便是马中宝前半部的原型。有时想想“鬼才”的称号,再想想马中宝,不禁好笑。
金庸晚年退隐之心渐起,91年明报上市后即退入管理层,有意将明报出售,其时明报市场前景极好,有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有意收购。但金庸却偏偏看中时年仅30岁的于品海,视其为自己最理想的接班人,92年便将明报半卖半送转让给于品海。哪知明报股价大涨,于品海接手不久便将明报出售,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虽然金庸声称是于品海经营不力导致明报负债累累不得已将其出售,但这件事和“一元版权”事件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金庸晚年的两大笑柄。当年到剧中的马中宝无力挽回天地局势,受到湛倚天的启发而将天地股份全部出售,准备开创新天地时,我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马屁拍得实在是妙啊!”最后马中宝的结局无论是生是死,新天地理所当年都是没办起来的,否则岂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编剧真可谓用心良苦。湛倚天自然是英明神武,马中宝当然是善良正直,从天地出走的是坏蛋,天地的股东只只要钱,连湛倚天的儿子也是自己找死。哎!金大侠,不知你是否领情?
写到这里忽然又觉得没什么意思了,用大文学家们考据红楼梦的语气来考据一个剧中人,总有牛刀杀鸡之感。幸亏我不是庖丁,否则要惹人笑话了。无论是剧中的湛大侠还是现实的金大侠,我都是十分钦佩的。天地周年晚会上的振臂一呼,号召传媒重拾良心,湛倚天便不负大侠之名。“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个金庸幻化成无数个大侠,正是“胸中无大丘壑,断写不出这样的好文字”,金大侠名副其实。
原来戏里戏外都没有小人,除了编剧和我。
作者:木兰
原载:HTTPFTP---猫猫论坛 『华语连续剧交流天地』
01-30-2005 02:0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