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原创]近年下法文献一窥
作者瑛溯
标签欢迎板砖
阅读次数:20

  神经系统疾病
  杨海清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阐述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应用下法,能够迅速扭转病势,对降低中风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尽快恢复都有积极的作用。大便秘结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最常见症状;腑气通畅与否是脑出血急性期病机转归的关键。而泄可去闭,促进意识障碍的恢复;急下存阴,防惊厥的发生;下可去实,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预防应激性溃疡及出血的发生;可预防和减轻肺部感染。 胡国荣妙用下法治愈中风闭证一例获效,指出泻下通腑可排毒泄热,降低腹压和颅压,又有助于患者体内的正常代谢,使邪有外出之径,为中风之有效治法。
  薛红总结下法在4种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中风无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只要不是极虚欲脱,急性期皆可用通下法;帕金森病用下法,腑气可通,浊气可降,清气得升,脑窍清利,气机升降复常,方能敷布气血,畅达血脉,改善震震、强直等原发病;癫痫之发病,以气机逆乱起决定作用,下法既有通便之功,又有调畅气机作用,可导浊下行,使痰化瘀去,以杜病源;病毒性脑炎若见阳明腑实证,应速用泻下通闭之法。
  消化系统疾病
  庄逸群阐述肠痈“脓已成”仍可下的机理:大小肠属六腑,以通为用,大肠为传导之官,其气本主达下,失传导之能,会导致气血循行不利,秽物不去,壅滞阻塞。肠痈之形成,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湿阻热壅所致,所以不管“脓已成”和脓未成,肠道内炎性渗出物和秽浊毒素都应“下之”。
  胡国荣治愈肠痹、中毒性菌痢各一例,肠痹多因肠蠕动功能低下,无力推动粪便外出,使宿便残留,久结不去,甚则形成梗阻,在患者正气尚充的前提下,寒温并用,下气除满,推荡结滞,顽症可愈;中毒性菌痢由于热毒湿邪客犯肠道所致,病因肠腑而起,应通腑泻火,排脓去腐,推陈致新,通因通用。
  现代研究
  王志刚等将25只急性胆道感染S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A组(模型组),手术结扎后向胆总管内注射大肠杆菌,喂生理盐水;B组(中药治疗组),喂红藤、生大黄等药物组成的悬浊液;C组,(抗生素治疗组)喂庆大霉素;D组(胆管结扎组),手术结扎后不向胆总管内注射大肠杆菌、E组(假手术组),剖腹后直接缝合不结扎,喂生理盐水。手术第三天取材,做细胞凋亡检测。发现A组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B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小于其它各组(P<0.05),提示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Stellywill 02.1)
参考文献
1. 杨海清 通下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理论探讨 湖南中医杂志 2001V17N2 5
2. 薛红 下法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中的运用体会 陕西中医 2001V22N2 99—100
3. 胡国荣 妙用下法起沉疴..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1V13N4 293-294
4. 庄逸群 肠痈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吗?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1 V7N1 43
5. 王志刚 朱培庭 袁作彪,等 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中医研究 2001V14N1 12-14


瑛溯(itsyingsu)于 2004-12-28 13:09:13 编辑过本帖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