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转帖]痛说中医人才培养的误区
作者阿辽
标签欢迎板砖
阅读次数:41
[作者: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贾 谦 杜艳艳]
[发布时间:2004、11、22]

 多年来,报喜不报忧的人总是说,我国有多少所中医院校,培养了多少中医高级人才。但是,他们从不谈这些院校都是"中西医结合"院校和中医教育严重西化问题,从不谈如此培养的中医人才不过是两个中专生,真正的中医高级人才后继乏人问题,更不谈及政策环境对中医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的影响问题,也看不到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而导致龙胆泻肝丸事件问题,以及把青蒿素当中药现代化典范的问题。中医人才培养陷入了不可自拔的误区,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否则,再有10年,15年,中医药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一、中医人才培养的几个误区

 有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在我们看来,教育失误中最大的失误是中医教育失误。有人说,今天能拿得出手的名老中医不过300人,且多已年过古稀。何以我们的教育制度难以培育出名医?

 解放初,中央卫生部组建中医进修学校,要求中医学习西医,要改造中医,遭毛主席批评,撤了两位副部长的职。1962年,秦伯未等5老上书卫生部党组,对中医教育提出意见,说明了师徒传承的经验与比较优势;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曾在吕炳奎为卫生部党组起草的关于中医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上做过重要批示,后来也无人认真执行。

1.中医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政策导向错误

 全国29所中医药院校确实培养了不少人,应该说是有很大成绩的。但是许多毕业生对中医没有信心,并非正常现象。国家培养一个中医本科生用5年时间、硕士8年、博士11年,还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为什么毕业后不信中医?一位老中医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根源恐怕还不在教师,而在政策的导向。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要中医走向西化的现代化。"

  中医发展的政策导向就是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实际上是要把中医"提高到西医水平"。时至今日,还有同志认为,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就是创新。我们认为,西医是西方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中医是东方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法,而且代表了未来医学的方向。中医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政策导向问题,即中医西化问题。西化的错误,如同于右任几十年前说过的,无异于让"牧师管和尚"。

 西化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很少看中医经典书籍。甚至有的中医博士连四大经典书名都说不全。博士作为最高层次的中医人才,按照教学要求,必须看"分子生物学"之类的现代书;如果看《黄帝内经》等,就是跟不上形势。很多中青年中医,没有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临床经验欠缺,对中医信心不够。培养出的学生大多不懂中医的理法方药。再过几年,中国还有"中医基因"吗?

 中医研究院一位教授感慨地说,由于考试制度关系,他培养的21名研究生,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很少在中医上下功夫,甚至连《本草纲目》的《序》都念不懂。再过10年,这些研究生成为教授后,还会有中医吗?如此,还能培养培育出像蒲辅周、叶心清、岳美中这样的真正有水平的名医吗?

2.注重实验,轻视临床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研究生必须做动物实验,硕士生做到细胞水平,博士生做到分子水平,否则不允许论文答辩。这样的动物实验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几乎毫无用处。以牺牲中医临床疗效为代价,换取对中医药学发展毫无裨益的动物实验结果,如此培养的硕士、博士不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导致中医教育脱离临床经验。这样的中医博士还是中医吗?一位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硕士认为,只有跳出已经"走入歧途"的中医正规教育,到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体认中医的正道,到民间参访明师,才能寻求中医的真知。事实说明现在中医教育的失误就是临床教育的失误。

3.大量时间学西医知识

  "新中国"的中医教育体制完全是从西医学来的,其课程设置及编排也都参照西医。中医与西医是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是建立在宏观基础上的医学,其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首先要求要有人文素养;而西医是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属于对抗医学和补充医学,只要求现代科学知识。可是现行招生体制却将中医专业划归理科,虽然也招文科学生,数量有限,对人文素养基本没有要求;再加上现有的医疗体系要求执业中医师必须要用西医的方法表述病历,因此中医院校的学生必须学习相当数量的西医课程(占全部课程的4成)。例如,某省的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西医课程占总学时的31.12%,而中医课程只占总学时的42.88%,其余26%为公共基础课程,外语的课时比古汉语还多。这种做法,实际是当年王斌、贺诚要求"中医必须学习西医,否则不许进医院"论调的翻版。

  中西医各有庞大的理论体系,本科短短的5年中,学好其中一种尚且很难,何况学习两种。结果是邯郸学步,把学生思想搞乱了,中医特色丢了,西医也是一知半解。学历层次越高,距离中医越远。如此培养出的毕业生,既不能当中医用,又不能当西医用,因此相当多的中医专业毕业生改行就西、搞药、从政、经商。
 此外,大学培养的中医是为中国人看病的,有必要让所有中医大学生花费那么大精力去学外语吗?难道我们的京剧学员也必须学外语、否则就唱不好京剧吗?难道我们的京剧学员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西方歌剧搞"中西结合"吗?

4.重西医概念,轻中医特色

 中西医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和人体的方式,看待真理及获得真理的方式。如果不考虑中西医学的重大区别,硬把两者捆绑在一起,往往是两败俱伤。如果认为应该用西医学术来解释中医,用西医来规定中医理论中什么科学、什么不科学,然后按照西医来搞科研教学,那是大错特错。这样做不但不会促进中医的发展,反而还会窒息中医、歪曲西医。
 然而在现在的中医高等教育中,用西医理论诠释中医概念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六版教材的中医基础居然把"血"解释为"在血管里流动的红色液体",显然违背了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核心问题。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当年余云岫到日本学了一年解剖,回头就骂中医不知五脏长在何处。又如,学习《内经》的课时从488学时,下降到90课时、30课时,以至成了无关紧要的选修课。教学中甚至出现"三分之一讲中医,三分之一讲西医,三分之一灌输中医不科学思想"的怪现象。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过去学6年,学生可以接触5000-10000例病人;现在的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中医临床,论文的结论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这些教学内容的删改,几乎把中医特色全丢了。因此,大部分中医毕业生不会用中医思想看病。

综上所述,我们的中医教育出了大问题,因此我们的中医基础研究也就出了问题。说穿了,仍是近百年争论的问题――总认为中医不科学,总想把西方的东西作为审判中医的历史审判庭,总想向人家靠拢,让人家"拉兄弟一把"。

二、对中医人才培养的一点建议

  2002―2003年,我们进行了"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建议国家制订并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其中包括四项工程:
  1.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
  2.中医药人才工程
  3.中医药科研工程
  4.乡村中医工程
  上面四项工程中,政策法规保障工程是关键,主要是希望解决西化问题。而人才工程则是解决教育方向问题,解决学校培养与师徒传承并行问题,解决如何真正培育出合格中医问题。科研工程希望解决按西医药标准、方式、方法进行中医科研的问题。乡村中医工程希望用中医药解决13亿人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问题。且不论美国兰德公司已经质疑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且不论中医代表了医学未来的方向,仅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也表明,仅靠西医药不可能解决我国13亿人的健康。我们必须建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保健模式,以后这也将成为全世界的模式。

  中医疗效很好,百年来几乎无人反对。梁启超说:"中医尽可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喻人",故总认为中医不科学。当初不少革命先驱,如孙中山、鲁迅、陈独秀,均如此认为;在革命时期,为了富国强兵,矫枉过正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今天还这么认为就不对了。我们应该重塑民族自信心,不要总是把人家的神位搬到自家的灵堂朝拜。

  其实,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几十年来不断有人论及。让人理解不了的是一些管理同志为什么不多听听,多研究一下;为什么总是迎合社会主流思潮,将中医药引向灭亡。要知道,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非常希望管理同志组织百十位名老中医开上一个月研讨会,认真研究一下中医教育问题、基础理论研究问题和政策问题,正经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为中国13亿人的医疗保健做点实事。

  在经济领域有特区,为什么我们的中医教育领域不能有特区?我们完全可以划出几个省市作为中医特区,学校里完全不学西医知识,不做耗子实验,不学外语,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十年以后再与那些"中西医结合院校"比一比,看谁的学生看病看得好,谁的医术高。

  如果真想要培养些"中西医结合"医师,就应该按50年代毛主席说的,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学习班,而不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在中医药院校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西医知识。如此下去,再过一二十年,中医将消亡殆尽。那时,没有了中医基因,想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都不可能了。更何况,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何在?国画与油画如何结合?除了从中医这里钓了几条鱼之外,成绩何在?说到底,所谓结合,不过是中西医综合治疗或中西医配合治疗。西医院校有的是实力,要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师",也应该由西医院校负责。其实,日本是先例,只允许西医使用中药(汉方制剂),结果日本没有中医,日本西医使用中药的水平低得可怜。中医在日本绝种了,日本中药也变了味,成了西药。前车之鉴啊!

  有人说我们课题组是螳臂当车,当不住中医西化的滚滚洪流。我们的回答是:太平天国最后只剩下几百战士,面对的是曾国荃的10万大军;抵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但战士们为维护信念,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英雄也。我们虽非英雄,但我们维护的信念是:中国月亮与外国月亮一样圆,只有"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才能解决13亿人健康。更何况,我们不相信大家的工作感动不了上帝!
  给点宽松环境,救救中医吧!



**************
此帖出处不明,只能在此向作者致敬.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