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于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挂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于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于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于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槃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于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
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槃。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圆满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
怛侄他·
唵·阿婆卢醯·
卢迦帝·
迦罗帝·
夷醯唎·
摩诃菩提萨埵·
萨婆萨婆·
摩啰摩啰·
摩醯摩醯·唎驮孕·
俱卢俱卢·羯蒙·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
摩诃罚阇耶帝·
陀啰陀啰·
地唎尼·
室佛啰耶·
遮啰遮啰·
摩么·罚摩啰·
穆帝隶·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啰嘇·佛啰舍利·
罚沙罚参·
佛啰舍耶·
呼嚧呼嚧摩啰·
呼嚧呼嚧醯利·
娑啰娑啰·
悉唎悉唎·
苏嚧苏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驮夜·菩驮夜·
弥帝唎夜·
那啰谨墀·
地利瑟尼那·
波夜摩那·
娑婆诃·
悉陀夜·
娑婆诃·
摩诃悉陀夜·
娑婆诃·
悉陀喻艺·
室皤啰耶·
娑婆诃·
那啰谨墀·
娑婆诃·
摩啰那啰·
娑婆诃·
悉啰僧·阿穆佉耶·
娑婆诃·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
娑婆诃·
者吉啰·阿悉陀夜·
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诃·
那啰谨墀·皤伽啰耶·
娑婆诃·
摩婆利·胜羯啰夜·
娑婆诃·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嚧吉帝·
烁皤啰夜·
娑婆诃·
唵·悉殿都·
漫多啰·
跋陀耶·
娑婆诃·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
其一字一句都包含着正等正觉的真实工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本咒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主要部份,共有八十四句。其详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
其得名的由来是:有一次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被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因由是:一次,观世音菩萨曾经在千光王静住如来住所时,静住如来特为他说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并且对他说:“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据经的记载:当时观世音菩萨听了此咒后,即由初地证至第八地——不动地。于是发出誓愿说:“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发愿后,果真顿时身生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亦都放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的无边世界。
至于本咒所以有种种异名,释尊曾经告诉阿难说:这是起因于观音菩萨的宏愿。菩萨曾在世尊处发誓说:“设若诸人天诚心念我名者,亦应念本师阿弥陀如来名,然后诵此陀罗尼神咒。如一夜能持诵五遍,则能除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即于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接引,并且随其所愿往生诸佛国土。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
因此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灾难以及诸恶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远离一切怖畏,所以我们应以十分虔敬的信心与清挣心去受持它,方能契合菩萨的大悲心,获得无上的利益。沉沦在三界五趣众生,果能经常持诵大悲咒,不但能治一切心病与身病,且能由此超脱生死轮回,愿众生齐诵本咒,同证佛果。
一凡持诵是咒者.不拘宰官士庶.男妇老幼道士僧尼.当守戒律.竭忠于君.孝养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妒.不嗔不恨.不骄不诈.不绮言妄语.不恶口毒舌.尊重是咒.敬而信之.如获至宝.自然所求如意.所愿遂心.功德不可思议.
一凡持诵是咒者.先念经中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云云.再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十声.欲求某事.即观想图中某手眼宝相.至心持诵.虔诚拜祷.无不响应.
一凡持诵是经者.必须庵观寺院之内.广设坛场.作种种布施供养.洁净身心.焚修叩礼.乃为尽善.次则家庭静室.洒扫严洁.焚香供养.方可诵持.又或力不从心.即望空一香.按日持诵.但办诚心.自得孚感之应.甚至舟车鞍马.旅舍市尘.不及焚香.无由礼拜之处.只于每日清晨盥洗之后.至心望空虔诵五遍.勿令间断.大悲威神之力.亦无有不感应者.
一凡持诵是咒者.当悟经中所云.广宣流布.莫令断绝二句.或印施.或抄写.或口授.务令此咒普为流传.辗转济度.功德无量.
一凡持此神妙大陀罗尼之人.必由夙世已曾供养诸佛.广植善根.始能信心受持.是人幼德.已无量无边.获福亦不可思议.但始勤终怠.修行人所忌.怀不信心.罪业更深.经云.于咒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普愿同志善友.信心坚固.善果圆成.实厚望焉.
凡三宝弟子净口虔修者均可念大悲水疗疾,并布施结缘。念时,先须梵香顶礼,供开水一杯(多少不拘);应念(一)香赞,(二)净口业真言,(三)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四)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三声),大悲咒四十九遍,(五)补缺真言,(六)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声)。此大悲水仗佛威力能治一切大小疑难之症。服此水者必须素口先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声(如小儿或病者无法念时,凡有关系之人均可同声代念),然后服下,立刻见效。如服此水者或其家人能发愿放生,或每月斋素几日,尤见功效,至若潜修大德念大悲水时,水可无限而布施亦无限,此随发心者功德如何而定。
大悲咒防火灾法:除用大悲水遍潇居屋可免火灾外,可改备黄元纸一张,念咒时仪式同上述;每念大悲咒一遍于此黄纸上印一红圈‘○’。共念大悲咒四十九遍(即印七个‘○’或一成行,共七行)并于四角○上,每角○加念观音灵感真言一遍,加一小咒于角上大○内,然后将此咒纸焚于各家灶君座前,能免一宅火灾。如念咒者功德圆满,能使四周邻居同受法益,不遭回禄。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净口业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
净身业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净意业真言
唵.缚日啰怛.诃架斛.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哆.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
普供养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缚.袜日啰斛.
奉请八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南无妙吉祥菩萨摩诃萨
南无除盖障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梵音“提婆’,意为“天”。在佛教中,所谓“天”,主要是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所感得的殊胜果报。如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十界(前六道“凡界”再加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类“圣界”)中的天道、天界。这时的天称为“天人”或“天众”,而并非指自然界的天。佛教认为天是有情众生的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趣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部。然而,“天”虽然处于诸有情界中最高最优越的地位,能获得种种享受,但仍未脱离轮回,一旦前业享尽,则重新堕入轮回之中。另外,佛经中说到“天”时,往往又同时指这些有情众生的生存环境。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其中欲界有六天,主要包括四大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也有说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等。
除此以外,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有称为天的,有些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如大群才天、大吉祥天、大黑天等等。随着佛教的发展,天的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
在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诸天像有帝释天、大梵天、四大天王、大吉样天女、大辨才天女、诃利帝母、大自在天、以及种种供养天、伎乐天等等。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中很早就出现了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绘“夜半边城’的佛传故事壁画中,就出现了帝释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云冈石窟第八窟窟门两侧,则雕有骑牛的摩酼首罗天和骑金翅鸟的鸠摩罗天。四川广元皇泽寺第五窟的天龙八部中的天的形象也是一个武士装的天于像。最有特色的是敦煌壁画中各种飞天的形象,他们飘浮在空中,或手持供物,或持各种乐器。表示以各种美妙的音声来赞美佛,供养佛。其造型生动,线条飘逸、流畅,本身就如动听的旋律,令人心醉。
⊙ 回 向 偈 ⊙
愿 以 此 功 德
庄 严 佛 净 土
上 报 四 重 恩
下 济 三 途 苦
若 有 见 闻 者
悉 发 菩 提 心
尽 此 一 报 身
同 生 极 乐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