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至少能看懂的(原创)
作者flamme
标签欢迎板砖
阅读次数:45
T1期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英)Muto. T…//Dis Colon Rectum, 2003,46(10):S89-93
目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T1期结直肠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扩散性癌)在病理、诊断和治疗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为了早期诊断,降低本病的死亡率,本文对T1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总结。
结果:发病率:日本T1期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约为10%,其中淋巴结转移为10-11%,而肝转移率<1%。其中绝大部分的患者(92.7%)是外科手术后切片标本证实,少数(7.3%)则是在肠镜下息肉摘除时发现。
组织病理学特点:形态学特点:临床上根据肿瘤形态分为三类:息肉样型、溃疡型、扁平型。T1期的息肉样型和溃疡型肿瘤扩散仅局限于黏膜下层。扁平型是最近被发现的一种,特点是仅有轻微的凹陷或隆起的黏膜下层扩散,通常体积都<1cm,伴有薄而疏松的肌肉黏膜组织。除了上述三型,还有其它亚型,如巨大附着型肿瘤(又称侧方扩散型肿瘤),需要特殊的治疗。
组织学特点:根据术后样本组织学表现分为息肉样增生和非息肉样增生。息肉样增生型的肿瘤表现为多基因改变,如K-ras突变;而非息肉样增生型则无此变化,显示出它在结直肠癌的起因上可能通过另一条途径。
诊断:T1期肿瘤很少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诊断T1期结直肠癌的方法有大便隐血试验、双重对照钡剂造影和结肠镜检查等方法。对于扁平型T1期的肿瘤,结肠镜检查要优于双重对照钡剂造影。当前,放大结肠镜和彩色图像结肠镜等新技术更利于精确诊断。超声波检查是确定肿瘤侵犯深度的有用方法。
治疗:绝大多数息肉样型和部分扁平型T1期结直肠癌分别通过息肉切除术或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方法得到安全的治疗。然而,当病理切片显示有转移的可能时,如侵犯到深层(sm2,sm3)、淋巴转移或侵犯血管,那么需要进一步手术。而溃疡型的T1期结直肠癌则需要行手术治疗,因为本型淋巴转移率极高。T1期结直肠癌最适合的手术方式主张局部根治,治疗需要从经肛门、经括约肌、经骶骨术式或肠镜下黏膜切除、局部切除结合放化疗联合治疗等若干治疗方式中加以谨慎选择,从而尽可能地保护肛门的正常功能。
结论:对于T1期结直肠癌的处理需要根据它的临床表现分型来决定。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度可以通过肿瘤浸润的程度和有无血管转移等风险因素来推测。治疗T1期结直肠癌需要选择尽可能损伤少的治疗方法。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