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毛泽东在诗词中特别爱使用数量词。一般来说,中国古代人喜欢使用三、九、十二、百、千、万等等,都表示"多"。诗经伐檀说三百廛,硕鼠说三岁贯汝,九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千竿竹万攒叶被批评为不懂竹与叶的数字比例,流行歌词也还懂得说献花要献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但到了毛泽东手上,数量词发挥出惊人的作用。
据统计,毛泽东诗词中数词一共出现了194次,平均每首2、8个。具体如下:
一:48次
万:34次
千:24次
百:16次
十:9次
九:7次
八:6次
七:2次
六:2次
五:13次
四:3次
三:15次
二:3次
亿:2次
几:7次
半:3次
卅:1次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毛泽东最喜欢用的是一、三、五、百、千、万。"一"有起始之意,另外有时候作副词,"一从"之类;三和五都是形容"多"的,百千万更不用说是"多",而且往往"百千"只是做了"万"的陪衬。
比如说,1930年2月到1933年春天毛泽东共填了三首词,三首词中都提到了"工农"的数量:《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是"十万工农下吉安",五个月后的《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骤然变成"百万工农齐踊跃",再过七八个月,《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当然这并不是科学的数字,就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当不得真一样。
还有渡寒君提到的北国风光诗,上来就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有千万用场,必用无疑,也不管千里万里之不仅平面化、而且重复用词的弊病了。
毛泽东诗词常被评为气魄宏大,其中一部分原因恐怕得归功于这种"万""千"气象。
古人笔下的"千万"多半会用来形容愁恨空虚寂寞,比如说"白发三千丈"、"万事到头都是梦"、"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然而毛泽东用时多半是昂扬激奋的情调,比如"万山红遍"、"万木霜天红烂漫"、"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春风杨柳万千条"等等,毕竟还是境界不同,的是当代领袖气象。
逝者如斯(szrs)于 2002年4月18日 14:20:35 编辑过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