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读《中国神秘的狱神庙》
作者研石斋
标签狱神庙
阅读次数:131
读《中国神秘的狱神庙》
作者:严秀 日期:2001.04.20 版次:11

读《中国神秘的狱神庙》
  严秀
  湖州张建智君约一年前寄来《中国神秘的狱神庙》稿,并命我为此书写一序言。我乃一窍不通之人,而张君则博闻强志,熟读各类书文,用功之勤,令我吃惊,无奈盛情难却,终不能不拜读此稿,并涂此赘语。
  张君此稿,写法特别。全书(或全文)共八十小段,不置章节,全以随笔方式出之,夹叙夹议,看起来不易枯燥。(当然,用此法,难免有些离题颇远的文字。)
  此书的最大特点是全有资料根据,上自《尚书》、史汉,下至《苏三起解》、吴语(不甚入流的)小说《果报录》,中至《红楼梦》脂批、关汉卿剧作等均在内。读时倒颇有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以我之愚见,本书的最大贡献,是做了一件拾遗补缺的工作。我国关于“狱神庙”的零星资料虽散见不鲜,但从无人对此事作系统介绍与研究,张君此书则补了这个缺漏。虽非历史巨著,但比哄抢热门、胡编瞎造的厚书要好。我以为,补一缺门比在繁锦上再添一朵红花恐怕要好些。这是史书,不大像。是杂史之一种,有点像;是民俗学之一种,也有点像。总之,补了一个缺,就是好事。
  此书的内容,据愚见可分为三项:一是狱神庙史;二是狱神庙的作用;三是我个人着重的,书中提及的事在客观上反映了《红楼梦》原稿遗失或未刊部分恐怕大有价值,非现存高鹗的后四十回可能望其项背。
  历史方面,作者引经据典,监狱中有“狱神庙”之正式设立,起自后汉,而设于狱中,凡狱吏狱卒,尤其是犯人,均须崇祠此神。这当然也是人造杂神之一种,其产生还在中国道教正式形成之前。按某个系统,有财神、火神、灶神、土地神、扫帚神、扁担神、筷子神、猪圈神等等,不可胜数,名目之多,可以随时增设。狱神,自然也是这种“克隆神”之一种,不过它的历史颇老罢了。据本书考证,此种克隆神之出现,还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看来比财神等的资格都要老。东汉时,这个狱神是皋陶,他同帝禹一样是传说人物,因职掌刑狱之官,公正不阿,被传颂为传说中远古时代的著名贤人后又与禹同事,帝禹本拟荐他继为部落之长,但皋陶的地位是很高的,把这样一个大人物奉为狱神,当然是很会找祖宗的。这位皋陶,看来似乎是包公之前古代传说中一个大包公了。把狱神附到他的名下,似乎是要证明封建时代的狱事都是公正无冤似的。据本书作者研究,第二位的狱神则改为“萧何”了,因此,狱神庙又称为萧王庙、萧王殿等,这个更改是在五代时期云云。为何要更改,似乎还说不清。最有趣的,是在明末清初有些地方又将狱神改为广东增城县狱中的一个狱吏或狱卒了。因此人对囚犯有超人德行,冒死同情了一次狱囚,后竟经上司批准,改狱神为他的名字了(名字难写难刻,此处略去,正文中有)。这是一件大奇事,可见民间甚至少数清官还是崇尚有德之人的,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此书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较详地说了狱神庙的作用。狱神庙即在狱中,另行独立成小院。比囚禁犯人的监房要好得多,也可改作狱中的优待室。其作用有二,一是大官吏或有大身份的人入狱时如无御旨或权奸密令虐待者,往往无条件先送到狱神庙中优待着。也有某些清官明知入监人纯为冤枉者,虽非富贵之人,也令押入狱神庙中使之少受罪。当然,多数是使用银两贿赂狱卒后才得以被安置在狱神庙中的。作者举了一例,一个权势富家与有夫之妇通奸,又共同杀死姘妇之夫,案发后,用巨款贿赂,主犯竟能将姘妇及四个侍女同带入狱神庙中淫乐。因此,狱神庙实为县官特别是狱吏们的一大贪污来源。看看本书,可以更多一点地懂得封建社会中吃人的礼法统治的黑暗一角荒唐到了何等程度。
  第三是属于我个人的感觉,可能完全不妥。本书在文中多次引用了《红楼梦》的“脂批”,该“脂批”多次提及狱神庙,并说贾宝玉、王熙凤以至几个小丫头均曾住过狱神庙,即在监狱中待过,而现存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并无这些内容。我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直觉地感到,曹雪芹的原稿是写了这些内容的,这就比现在的红楼梦的跌宕幅度大多了。这就是说,曹的原稿的情节、场面还要复杂、丰富、曲折以至宏伟得多(元春回大观园省亲之类只能叫做排场上的宏伟,而不是艺术结构上的宏伟。这一点,我们今天的不少影视及所谓晚会之类,从舞台上看到的并不是群莺乱飞,而是钞票乱飞,一味的铺张豪华加人海战术罢了。越是这样,艺术就越退到无足轻重甚至负面的地位,即糟蹋艺术)。因此,从“脂批”反复强调宝玉等人曾在狱神庙待过,越使人猜想曹公原著的结束部分一定是十分精彩的,比现在动人许多倍的。
  因此,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但我不学无术,说不出个道理来,仅是赘语。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