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的话不可尽信!贾母固然疼惜黛玉,但她对于宝黛二人婚姻的态度,并不坚定。要知道宝玉才是贾母的心头肉,宝玉的终身大事,贾母岂能马虎?从她一句话推掉张道士的提亲和向宝琴求配就可得知,宝玉的婚事,贾母是完全可以全权做主的,可贾母从未透出一点选定黛玉的口风。“金玉”难道对贾母毫无影响?我看未必!宝玉乃“衔玉而诞”,又生的清秀伶俐异常,换了谁是他的母亲祖母,都会不由得相信“神佛”之说。何况贾母王夫人?所以书中贾母深信神佛,又是祈福,又是还愿,又为宝玉施善布舍。宝玉中了魇魔,眼看性命不保,又是那块玉和“和尚”挽救了宝玉,那贾母岂能不深信不疑,五体投地?就连刘老老这样的村妪,都能看出贾母的心事,一句“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说的贾母王夫人都“听住了”。正巧宝钗的金锁也是一个“和尚”给的,贾母岂会等闲视之?从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可以看出,她还是很重视宝钗的。第六十二回中,探春说起大家的生日,别人的都记得,独忘记了黛玉的生日。这说明了什么?如果贾母能像给宝钗一样给黛玉过过生日,那黛玉的生日又怎么会连一起长大的姐妹都记不住?这正是暗笔描写黛玉被待薄之处。书中还有多次贾母称赞宝钗处,不一一细数了。
再者(这一点非常重要):贾母年纪老迈,耳目昏聩,很多事都是由着王夫人和凤姐摆弄。凤姐虽然百般讨好贾母,但可以看出,她真正惧怕的,是王夫人,王夫人才是贾府的掌权者。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在贾母面前哭诉贾琏和平儿的不是,贾母信以为真:“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但尤氏等帮平儿解释了几句,贾母就转了态度:“我说那孩子不象那狐媚魇道的。……”第五十四回,元宵节荣府夜宴,袭人没有跟来伺候宝玉,贾母很不满:“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要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这些竟成了例了!”凤姐巧言一说,贾母又变了态度:“……快别去叫他了!……我想着他从小儿伏侍我一场……”,还叫鸳鸯去与他做伴,“又命人拿些果子菜馔点心之类与他二人吃去”。对尤三姐也是如此,本来还夸他“是个齐全孩子”,经秋桐挑唆两句,又成了“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了。……可知是个贱骨头!”最明显当数晴雯一事:晴雯本来是贾母打算与宝玉做妾的,“但晴雯这丫头,我看他甚好,……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可经不起王夫人的“分析”,放弃了原来的打算:“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由此看来,贾母“取中”谁给宝玉,还不是由王夫人决定!贾府上下,谁敢不买王夫人的帐?
贾母迟迟对宝玉的婚事不做决定,也是因为在钗黛之间犹豫。无疑在贾母等人眼中,宝钗是比黛玉完美的,又有金玉之言,可黛玉又和宝玉的感情更好,何况黛玉身世可怜,贾母对她的同情分会多一些。在摇摆不定之时,王夫人和元妃就推了贾母一把,起了决定性作用,既是她们的决定,在贾母看来,“岂有大错误的?”使宝黛二人终不能避免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