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湘云结局之我见
作者daliang
标签湘云
阅读次数:1287
首先﹐要感謝紅米兄上次為我翻譯帖子。 史湘雲是紅樓夢中與黛釵並列的重要角色﹐恐怕不會有人反對。但關於她的結局﹐紅學界以及悼紅軒裡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我個人認為從紅樓夢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湘雲最後嫁與寶玉的可能性相當大。 1﹐首先﹐從與寶玉的關係上講﹐湘雲可以說與寶玉也是青梅竹馬(這甚至在黛玉之前)﹐湘雲在寶玉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從寶玉用湘雲洗過臉的水洗漱﹐寶玉為黛湘蓋被﹐寶玉珍藏張道士所贈的金麒麟可以看出。特別是“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中兩人共吃鹿肉的描寫﹐以及李嬸娘那句“一個帶玉的哥兒﹐一個帶麒麟的姐儿。。。。”的一番話﹐和黛玉“到哪兒去找這兩個花子”的玩笑﹐實際上預示著寶湘二人在賈府敗後曾共同度過一段艱難貧困的生活。也許有人會說﹐寶湘二人在思想上有差異﹐他們往往舉出三十一回湘雲勸寶玉的情節﹐以及樂中悲中“從未將兒女私情放心上”來斷寶湘無法結合。但是人是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當寶湘在大難後重逢時﹐我相信他們之間原先純潔的兄妹關係是可能轉化為同病相憐的愛情的。實際上﹐寶湘之間思想的差異遠小于寶玉和寶釵之間的﹐前八十回中﹐湘雲只勸過寶玉一次仕途經濟。 2。讓我們再來看湘雲嫁于若蘭有無可能。如果我們對金陵十二釵作一分析﹐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除了四春﹐李紈﹐巧姐﹐熙風﹐分別是寶玉的姐妹﹐嫂子﹐姪女外﹐其他五釵中﹐黛玉﹐寶釵﹐妙玉﹐可卿都與寶玉之間有著十分親密乃至曖昧的關係和感情糾割。(這一點我想大家都不會否認)﹐那麼湘雲也不會例外﹐她的結局和婚事不會和寶玉無關。寶玉作為“絳洞花王”﹐他是群釵的護花侍者﹐群釵的命運無不與他相關。而正如痴人所說的﹐自第五回後﹐紅樓夢的故事始終沒有離開賈府和寶玉。曹公在後三十回中要寫黛玉之死﹐賈府之敗﹐探春遠嫁﹐巧姐遇救等等一大堆情節﹐很難想象他會脫離情節主線﹐去寫一個與賈府毫不相關的衛若蘭與湘雲之間的婚姻離合故事。整個紅樓夢中可以稱為“仙郎”只有神瑛侍者寶玉一人﹐僅在前八十回中出現了一個名字的若蘭﹐恐怕很難當此美譽。(橫塘君舉了一大堆唐詩宋詞來證明仙郎可以泛指﹐但請不要忘記這是紅樓夢﹐而不是一般的唐詩宋詞﹐仙郎在紅樓夢中是有其特指的)。而脂批明白無誤的告訴我們﹐若蘭的情節是與倪二一樣的“俠文”。這不過是說若蘭將象倪二幫助賈雲一樣﹐幫助寶玉和湘雲重會並結合。怎麼可能是湘雲和若蘭結合呢﹖ 3。有人會說寶玉和寶釵結合並出家後﹐又怎麼能和湘雲結合呢﹖實際正如周先生所說的寶玉其實有兩次出家(黛玉所開的“做了兩個和尚”的玩笑正預示了這一情節)﹐第一次或是為黛玉或是為避禍。曹公從未將出家作為“懸崖撒手”的方法。其實他對佛﹐道兩教是並不迷信的。曹公描寫的世俗出家人﹐沒有一個好人﹐從饅頭庵的淨虛﹐到馬道婆﹐從拐芳官出家的尼姑到江湖騙子王一貼。他是不會讓寶玉以出家作結的。實際上﹐寶玉在第一次棄寶釵出家後﹐又還俗﹐這時與湘雲重會﹐在若蘭﹐或許還有馮紫英的幫助下于湘雲喜結連理﹐共同度過了一段“花子”般窮困潦倒的生活。但兩人相嚅以沫﹐伉俚情深。然而這時﹐寶玉的塵緣已滿﹐僧道二人要接寶玉到青埂峰前去“銷號”。所以這段感情以“雲散高唐﹐水枯湘江”而告終。曹雪芹絕不是讓我們消極出世﹐而是讓我們積極入世﹐勇敢的去追求生活中美的東西﹐即使你在之一過程中毀滅了﹐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這才是紅樓夢的真正意義所在﹐也是她與其他才子佳人小說的本質不同之處﹐ 3。我們還可以從小說的一些細微描寫﹐看出寶湘結合的結局。黛玉和湘雲中秋聯詩是坐在“湘妃竹墩”上﹐這正暗示了黛玉和湘雲是寶玉的娥皇和女英。那段黛玉和湘雲共寢﹐寶玉為她們蓋被的描寫﹐恐亦非閑筆。還有寶玉的詩中有“松影一庭唯見鶴(鶴乃湘雲之象征)﹐梨花滿地不聞鶯(寶釵住梨香院﹐又有丫頭鶯兒)”一句﹐也暗示了寶玉棄寶釵出家後﹐又還俗娶湘雲的情節。 4。另外﹐正如我在上一個帖子中所說的﹐為什麼所謂的“舊時真本”為什么無一例外的樣寶湘結合﹐這恐非巧合。這些所謂的“舊時真本”雖然不一定真是曹公原著。但從當時人的記載看﹐這些所謂的“舊時真本”在情節的設置上要原比程高本更加接近曹公原來的設計。所以不排除這些所謂的“舊時真本”可能是接近雪芹的親友所續作﹐或其作者曾參考過雪芹的原稿的可能。而在這些所謂的“舊時真本”中﹐有兩個本子很值得我們注意。這就是端方本﹐和三六橋本。端方是清末鐵路大臣﹐著名的滿洲親貴。而三六橋(即三多--蒙古八旗人﹐六橋乃其字)清末曾任外蒙辦事大臣。他們都是滿蒙八旗人﹐所以不排除他們的藏本是來自祖上的可能。而我們又知道在雪芹的親友中﹐滿蒙八旗人佔了很大的比例﹐而他們似乎又似乎都十分喜愛和關心紅樓夢及其創作。寫詠紅詩的永忠和明義(他們曾讀過後三十回原稿)﹐雪芹的摯友敦氏兄弟﹐都是滿蒙八旗人。宜親王和蒙古王府又都抄寫過紅樓夢。所以不排除雪芹逝後﹐部分原稿在這些滿蒙親貴中流傳﹐並傳給了端方和三多的可能。 以上只是我對這一問題的一些粗淺看法﹐歡迎紅米兄和其他紅友雅正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