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史湘云与唯美
作者
标签湘云
阅读次数:558
 整部红楼梦中充满了唯美。这方面林黛玉大概是最突出的一个典型吧?“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的〈葬花辞〉,凄婉哀绝,黯然神伤,堪称婉约诗词的绝唱。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莫不透露出一种唯美的风韵:一种优雅的美,一种女相的美,一种贵族化的美,一种略带点颓废色彩的美,一种脆弱的美。
 史湘云似乎正好相反:英豪阔大,霁月光风,平日“大说大笑”,吃时“腥的膻的大吃大嚼”,抽根签子都是“揎拳掳袖”的。一派青春活泼的健美气息。
 但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大观园里最活泼快乐的女孩,也有一定的唯美倾向。
 这首先应该从作者和整部小说的背景说起。曹雪芹,出身贵族,生于末世,正如他所说“经历一番梦幻之后”,将一把辛酸血泪,著成此书,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他的出身,他的际遇,他的审美趣味,他的思想倾向,不可避免的使整部〈红楼梦〉充满了唯美主义和虚无主义。
 曹雪芹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丰富而多层次的特点,即使是最超逸洒脱的湘云,也有其凄婉的一面(或所谓林黛玉气质)。
 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能看出来。
 湘云的身世:虽贵为侯门千金,但对于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纵居那绮罗丛,也难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吧?何况她在史家的待遇是人所共知的。“富贵又何为”一句,寄托了多少的怜爱与感慨。这种身世,自然使湘云的心里埋下了伤痛的种子。
 湘云的诗词,所表现的唯美倾向尤为明显:她的两首海棠诗,格律齐整,悲慨沉重;〈如梦令〉中的“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倾诉了多少对春光的留恋。“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不正是表达了“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人对末世的痛苦与迷茫吗?
 红楼梦中最清雅、优美的一段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湘云、黛玉、妙玉,这三个红楼中最纯洁无暇的女孩,或客居,或寄居,或旅居,相似的身世际遇,使她们联出三十五韵哀怨凄清的长诗。这一动人的情景,不也充满了那种“美”的感觉和意境吗?
 人们印象里,湘云一向是青春健美的,还有人把她想象成“侠女”。其实,第二十二回中,“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第五十五回中,“湘云亦因时气所感,亦卧病于蘅芜苑,一天医药不断”。更有醉眠芍药一回“不觉的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女弱)不胜,便睡着了”。看来,湘云也属于刘姥姥所说“怪只道风儿都吹的倒”的一种类型。
 看到过一篇帖子,“没有味道的湘云”,大致是说她莽撞草率,少了蕴味与深度。此言谬矣,“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就是没有思想吗?最简单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 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难道她只是在发呆吗?也由此可见她性格中的另一面。(这和林妹妹接到鲛帕时的感动不是有几分相似吗)
 总而言之,史湘云除了可爱之外,更有一种绝妙的美,一种言之不尽道之不绝的美感。我们所论述的“唯美”,也是这种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不让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对湘云,对《红楼梦》,对雪芹的神来之笔。


 --这是我的评红处女作,写的时候激情满怀,回头一看却有点不堪入目,还是厚着脸贴出来了,望大家多多指教。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