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回,写宝玉到黛湘卧房,见湘云睡态,替湘云盖被、用湘云洗面残水洗面、湘云替宝玉梳头,这些引起袭人嫉妒的动作,件件是夫妇亲密之状,恐不是闲笔。──那么为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所倾倒、平儿理装、和香菱葬并蒂莲,哪件不是此般光景?他对姐妹丫头历来如此,以上是为形象说明宝玉待女儿之心。————————有道理呀!我暂时没法驳你,先留着你的说法。呵呵。
宝玉入大观园时,曾有春夏秋冬四首即景诗,书中特点:“虽不甚好,却倒也是真情真景。”读一读,觉得似乎在写湘云与宝玉。写的是二人关系变化的实情实景。──我认为红楼中任何一组试词都有可能隐含人物命运和结局,唯有宝玉的这组即事四首除外。这组诗是为了填补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而作的,是概括宝玉一年间在园中的生活写照--------------为什么唯有这首例外呢?如果酒令谜语都有深意,书中的第一主角宝玉唯一一次自己特意写的诗反而没有深意?我不接受!你能解释你怎么看出除此之外都有深意吗?。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麝月、檀云皆为侍女之名,亦可指物,是不可单把"云"字提出来的。……所剩的就只有宝玉湘云一对苦命鸟了。──不知宝玉当为何鸟?况且如湘云为鹤,宝钗也应有所拖,不可拿婢女借代的。这几首诗都是写的富贵无忧的情景,不应解释成萧条院落。不如"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和后面"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连起来,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如果诗只有一层意思的话,大概你也不会说“我认为红楼中任何一组试词都有可能隐含人物命运和结局”(你的原话),我就是觉得这首诗里暗含其他的意思呀,所以不要用表面的意思来驳我!好么?你也再想想。一对苦命鸟是个比喻,不一定非说出宝玉是什么鸟吧?表面写荣华,暗写萧条,这不正是曹公一贯的写法吗?宝钗与黛玉是一组,所以不与湘云相同写法,而是与黛玉一起,一个用竹代之,一个以莺代之。
二人婚后的生活,很贫寒“僵卧谁相问”“清贫怀箪瓢”。婚后不久,湘云就短命而逝,“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湘云的判词中、曲中,不断提到"高唐、湘江、楚云"等语,我想应该是早寡而不是早亡。----------------------------涸是干了,水干了,是水的末日,我还是觉得她死了。烟消云散是最彻底的一种消亡方式,如果把散解释成她丈夫的死,我已觉行不通,解释成她丈夫的出家,似乎用此字更过,你说呢?所以我解释成她自己的死,只有她死了,宝玉才真的无所牵挂,出家为僧。
湘云的猴儿诗有句:“后事终难继”正是她的写照。──曹公为湘云拟的诗和别人是多有不同的。钗黛多是为自己作谶,而湘云却多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为贾府或钗黛作总评。白海棠诗和以上的那首谜语犹为突出。------------------------还是老问题,为什么别人的诗都写自己,湘云的非写别人?给个解释?
能证明湘云嫁宝玉的证据并不多,特别是没有脂批。---------------我不是根据脂批,批语再优秀,毕竟是书之外的东西,不能算是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认为。我喜欢脂批,但我认为,脂批不是全部,也该允许有别的,是吗?
你补充的那个我收下了,呵呵,送给我了,我以后用到不算盗版吧?
不辩不明,谢谢你来和我争论,继续呀,不许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