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关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的两个问题的看法——论文论文之认认真真
作者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标签论文 文化
阅读次数:368


      关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的两个问题的看法
                     
中国的儒家思想,由先秦孔子开创。孔子以下的弟子们,沿着他确立的思想方向,对儒学作了全面论述。包括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他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这特征大致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教育为本的社会信念。先秦儒家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社会生活(“群”)并有理性和情感。社会规则都发自于人的情感与理性。孔孟之学将它概括为仁、义、礼、智四端。儒家深信,要使社会完善,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品格。他们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社会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
二是注重操守的人格理想。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称之为“德操”,这是人的根本精神, 如果缺乏,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三是“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就是承认多样性,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是从参考书中大致归纳的,是我认为儒家思想很优秀的部分,也是我在现在的社会中感觉缺憾的部分。
首先在教育上,孔子提出德、智、体相结合,继承(学)与创造( 思)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学记》是关于教育方法的论断,“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
让学生在安闲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专心学习,而不时常考察;平常老师时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急于解说疑难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龄短的学生专心听讲,而不要随便提出问题,一方面由于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另一方面有利于启发学生自己的悟性,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
仅由这几点,便可看出古代儒家教育的精深,体制的完备。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非常注重启发式的思想教育,看重教学的专业和通才的培养与普及。
反观当代的教育体制,考试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纵然现在一再提到减压减负,竞争机制迫使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氛围中苦读;并且一直以来,老师都鼓励学生要多问,甚至认为只有提问多得学生才是好学生,同时讲解时面面具到,生怕遗漏。迫于应试的模式,或者政治原因,有时甚至告诉学生:“就这样记吧,反正错不了。”成绩仍是衡量一个学生最主要的指标。举一个例子,每年小学升学考时,很多家长都会找中文系的学生写命题作文,价钱不等,然后回家让孩子背下来。家长无可厚非,教育方法和原则问题而已。
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摧残仅是现代教育方法的野蛮性之一。现代教育的原则,也以抛弃了儒家教育原则中对人格、品格的塑造、完善和张扬。
现代以来的中国宣传的儒家,片面强调它的现实性、入世、工具性。“科学主义、工具理性影响了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中国大陆,最有势力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潮,特别是科学民主。不管是有势力还是有影响力,都是西方思想,而后面根据的多半就是科学主义。”(引至《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
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方面,突出教育就是为社会服务。它不仅是工具理性,而且还是社会工程,很现实的把一个人塑造成为服务社会的工具。对于文化的传承,个人人格的充分体现和完成,批判精神的发展,基本上不重视。重视的是从工具理性来发挥个人能够服务社会,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和科学层面的功能,不是为了培养全部的人格发展。
所以在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往往突出体现在经济和政治的价值方面,人文价值很难出现。人文学的价值,即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的价值,在现在比较受到冷淡。从大学的冷热专业、社会的冷热职业便可略见一斑。一直有人问我,你们中文系的毕业干吗呀?!我想南开的中文的认同率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了,更毋庸提其他的人文学科。
这是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的缺失的一个方面

此外,事实上儒家对人有一种终极关怀。荀子说过“人有气、有生、有生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这一以人为贵的看法,将人看作多元性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一个生物群类。
儒家认为人的人格可贵之处在于人能力求不断的完善自己。它的仁义礼智信是发展个人人格的原则,在这基础上形成的忠孝仁义则构成社会伦理、道德、家庭的体系。在这之中,“孝”维系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孝”的延伸为“忠”,扩展为“义”,孝、即家是基础点。
但是在现代中国,由于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形态与私有制家庭的冲突,加上初期的一系列的动荡,导致孝、忠、仁、义等基本信念被解构。许许多多的社会评论分析都说,中国人正在进入“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作”的阶段,国民的精神垮下来,正是中国当今犯罪与腐败以惊人速度蔓延的根源所在。虽然警察力量与经费成倍扩张,却日益力不从心,而且,甚至成为一个新的腐败大班子。
这正是儒家对“心”的严格要求的缺失,造成的问题。当今中国人的心里已没有了神圣,无论是否是宗教上的。无尊无卑、无规无矩、无法无天,除了功利得失,没有其他是非原则。象王朔那样的痞子文学的兴起,也是有它的社会文化的背景的。
有一个最近经常被探讨的问题,即应该以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大家讨论的已经很多了。法律制度的手段来整合社会,是需要且不可或缺的。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的自律。这也就是儒家要求的对自身精神的孜孜以求的提升。否则,只依靠对法律的恐怖,很有可能出现“杀头不过碗大疤”的豪言壮士,甚或社会的动荡。
儒家思想的精华,在规范人类社会的规范,追求完善人格方面,有其优越性。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采用它。





参考文章: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
  《世纪之交的孔子与儒学研究》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