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宝钗系列(1、2、3)
作者绣鞍有泪
标签宝钗
阅读次数:1056
发信人: flyboy(鸿の飞★冥冥~~),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宝钗系列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Oct 27 12:06:22 2000)

发信人:Zxl_Z (好想☆№) 版面名称:StoneStory(1721)
标 题:薜宝钗是好姑娘
发信站:中国科大BBS站 (Wed, 30 Aug 2000 10:53:31 )
标 记:精华

             一             

   红楼梦中美丽的女子甚多,其中薜宝钗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位。
   她相貌美丽是有公论的,贾宝玉就曾呆看过,被林黛玉指为
“呆雁”。然而她的好处 不是在相貌上而是在行事上。除了被贾
林二人讥为“体丰怯热”那回“由不得大怒”而奋起还击外,她从
来都是“安分随时,人谓藏愚;罕言寡语,自云守拙”。从上到下,
她都注意别人面子情绪,连贾环赵姨娘这等“背时运”的人她都一
点不怠慢。怪不得贾府合府上下对她交口称赞,“人道黛玉多有不
及”。
   那么她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地呢?有不少评者都
说她心怀奸诈,企图占有贾家媳妇这个本该属林姐儿的位置。这也
是几百年来薜宝钗声誉不佳的原因。众多“扬林抑薜”的读者对薜
姑娘最终成为宝玉夫人十分不满,于是免不了或多或少地带着有色
眼镜去研究起她的动机了。自然,她的举动就统统是以取得贾府统
治者好感为目地的,她与林黛玉结交也是为了曲线进攻而阴谋设计的。
   但是不要忘记,小薜仅仅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不能把太多
的心计强加在这个心地善良的富家小姐身上。她哪里曾害这什么人?
如果不是她去关心 岫烟这样的贫家女子,小邢连棉衣也没得穿。
如果她当众揭发林黛玉私读“淫秽小说”,那林小姐只剩下跳河的
份了。读者们再多心多不过林小姐,可连她也与宝钗姐妹称呼,甚
至管薜姨妈叫母亲。难道薜宝钗这样了得,骗过了所有人?
   要说宝钗一点私心没有,这不客观。她对宝玉也有感情,有时
也不小心“自悔把话说急了”,带了出来。但这不是什么错。年轻姑
娘有了感情是天经地义的。她反而注意处处压制这种感情,一方面是
为了封建道德,一方面也是自知贾林二人感情深,自己无望。
   贾府当权者选媳妇自然要符合封建标准,当然是小薜最好。但
这不是宝钗的问题,问题出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上。宝钗仅仅是干着社
会规范要求也干的事,而且干得最为出色。如果最后发生悲剧,那是
社会的问题,宝钗也是受害者。最后她不是守了一辈子活寡么?有的
所谓红学家胡乱发文,有人甚至说宝钗最后结局是改嫁给贾雨村,真
让人气恼。
   在当今社会,仍然是需要宝钗这样的好姑娘的。她才学高,便
是黛玉也有所不及;她性情好,如今的姑娘正应该引为楷模。在我们
这个新时代,如薜宝钗一般的姑娘同样值得提倡,也可以肯定,这样
的姑娘定能焕发出比以往更加灿烂的光彩!
            二
 
  薜宝钗的才学比之红楼中诸人,大略排名第一或并列第一。
这并列也就是指林黛玉。
  通观全书,经常有这种情节:有什么事情众人都不知,
最后薜宝钗为大家作一番解说。 如惜春奉命画大观园,是薜
宝钗发了一通“画论”,而且讲得颇有道理。史湘云捡到
邢岫烟的当票,林史二人都不识,也是宝钗解说才罢。后来
林史二人凹晶馆联句,提到“木昏”字,史湘云把宝钗提
出来,议定了这个字的意思。再如宝玉被贾政打伤,贾琏
被贾赦打伤, 都用了宝钗的药贾琏的药还是平儿向宝钗要
的,可见名声在外。贾宝玉奉旨作诗,“绿玉春犹卷”经宝
钗指点后才变为“绿蜡春犹卷”。
   以上可说是杂学,这方面在红楼一书中当真找不出另
一位比得上薜宝钗的。
   在文学造诣方面,薜宝钗存在认识问题。她认为诗词文
学不是女子本份,针线等持家之事才是,并以此教导了黛玉
一通。但就是如此,她的才情也是出类拔萃的。第一次元妃
命作诗,她那首虽有“颂圣”之嫌,论词句还是不错的。第
二次一干人作海棠诗,宝钗出手便是佳作,勇夺第一,虽然
宝玉不服,但是仍可见其水平。日后大都是黛玉占先,但作
咏絮词时,宝钗又一次大展才情,盖过众人,评为第一,虽
然同样地,这首词被攻击过无穷次。可以认为,宝钗文学功
底不差于黛玉,只是受到自我封建思想的压制,这才没有充分
表现,但即使如此,她仍能不时有佳作出品,不输于黛玉。
   应此可以得出结论,宝钗在学识上排名第一,在才情上
黛玉排名第一,宝钗排名第二,
   综合评价,宝钗排名第一或并列第一。 
               
                三

  宝钗是个薄命的女子,即便没有后来的嫁宝玉却不得其心,
再又守寡,也依然是。
   她的薄命在于她的性格。她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亦
并非无情。虽然心中有一套女子当习针引线为本,安分守
己为份的“哲学”,心里难道真的能一点都没有,一种对
轰轰烈烈爱的渴望,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凌云
志?从书中看来,她也曾疯过狂过(小时候也是个顽皮的,
也曾与兄弟姐妹一起争看牡丹西厢,也曾为之如痴如醉)。
   冷静稳重和平的外表下到底是些什么?真的不再有疯
有狂有痴心么?那么,在宝玉挨打,责问薛蟠一节,何以
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据舒想,倒不是薛蟠胡言乱语,薛
蟠的“误解”。而是在整件事中,宝钗对宝玉虽然关心异
常为他的挨打心痛无限,为他的不解(不解她劝他学经济
仕途是为他好,不解她心里的情和结,不解她心底与林黛
玉一样的深情,一样热的狂和痴)而难过伤心,表面上还
得象没事人样,承欢薛姨妈,劝慰别人,有谁知道,她也
是最需要劝慰的人啊;这时听薛蟠一说,却再也忍不住,
路 谟颗炫鹊牡叵氯蝗挥腥舜亮烁隹冢继诙觯?
然只是个小小借口,却终于可以,也终于哽咽难噎,泪如
雨下,凭谁知呵。
  据舒看来,在书中,通篇都有种缘份天定的味道,那
么,宝钗有金,便也注定要对宝玉倾注一生的爱,即便知
道宝玉另有所爱,爱的真是容貌才情与她不相上下的林黛
玉,她也依然不能自禁,依然答应嫁他,依然痴望婚后生
米成熟饭,也能得爱的回报。甚至也许还愿在黛玉死后,
即使为林的替身呗,只要能照顾他,帮助他,助他从悲感
中走出来。小举一例便是:甘冒受责之险,说破林死之实,
力解宝玉心病。按宝钗性格,此举虽见其有识有见,却也
太失稳重的。
   她的薄命即在于此。有情有感,有血有肉,却不能说
无由说。谁能肯定,独自,暗地里,悄对墙,她不是也会
泪盈盈,湿罗帕?谁能说当宝玉看红麝串呆住时,她虽含
羞走,内心中却不是狂喜无限?可在平时,她还得是安静
平和智慧的模样。她虽然有母有兄,却如何能解她,粉饰
着天伦的快乐,却每次只有她劝慰他们,关心他们,他们
却以她懂事成熟为由忽略她何多;她虽然有娇憨灵巧一莺
儿,却怎及紫鹃之急智有计,一心怜主,解主;写诗也仅
是“东风卷得均匀”翻出好力道与黛玉之能哭能笑有哭有
笑比,是否更悲一层;与黛玉之敢爱敢恨有爱有恨比,是
否更是薄命? 
--

--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