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我看《妙玉净心》(三)
作者wrer
标签方亚芬
阅读次数:59
紧接着,在逐渐拔高的音乐的衬托下,妙玉有一连串的优美的甩袖动作。我以前一直对某些演员有事没事就喜欢甩袖的表演方式很反感,(她们似乎认为不甩袖,就体现不出越剧的柔美了。)但方亚芬的这些摔袖动作却使用得恰到好处,与她的其它肢体语言相配合,将妙玉含羞代嗔刻画得惟妙惟肖,动作的本身又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的感受。然后,妙玉有一段自欺欺人的唱: 妙玉:人看他,似皎洁明月,我看他,像弯弯毛虾, 人赞他,鹤立鸡群,我怕他,也变作刮刮乌鸦, 他坐过的蒲团也不安分,我和不抛它到九天外。 这段唱相当普通,但由方亚芬唱来,其亮丽、柔美的嗓音赋予这一段别有一番风味。声音忽而清亮(“明月”),忽而低沉(“毛虾”),声音或放或收、欲收还放(“乌鸦”),配以象征性的舞台动作造型,特别是模仿于日本舞蹈的抛菩团的动作,确实美极了。真奇怪,这么普通的唱段,由方亚芬唱来就是充满魅力。 幕后音(白):还是舍不得呀! 妙玉:非为难抛与难舍,为的是邪不倾正偏要坐它 幕后音(白):好,好,回答的真聪明啊! 伴唱:含目静坐禅堂中,心净何须杂念重 不怕它飞来又飞去,就怕它来而不去盯住不动 啊,拿摩佛,拿摩阿弥陀佛 幕后音(白):什么东西盯住不动啊?啊? 妙玉:就是那光闪闪,神炯炯,两湾深潭,眼波涌动 盯的我心惊肉跳,魂飞魄荡,耳热面红 哎呀,宝玉啊!为何你偏生一双叫人又想看,又怕看, 想看怕看,怕看想看,折磨人的脉脉眼瞳 幕后音(白):嗳,这才是老实话,心底话唷 以上这一段有许多旁白,仅有一小段是妙玉唱的。这段唱,方亚芬虽然唱得不快,但很紧凑,一气呵成,给人的感觉象是在唱情歌一样。(这样的句子结构不知还算不算长短句,好象在越剧的唱段中不常见到。) 以下这段唱,我认为是这出折子戏中最出色的。 妙玉:多少次,翘首盼,盼你登门;待相逢,又扮作,薄情面孔; 多少次,人无奈,无奈情种;多少次,相思泪,泪如泉涌; 多少次梦里相间怕惊梦;多少次,自掘孤井,自绑捆绳,自闭牢笼 这段唱,是十字句的结构。袁派的十字句很有特色,唱腔上往往采用的是尺调腔。但这段唱根据剧情的需要,好象不再局限于尺调腔,变化相当大。“多少次,翘首盼,”六个字还平淡无奇,但紧接着的“盼你登门”四字音调从低到高,唱得荡气回肠,令人立刻血脉沸腾,有种一步登天的感觉,预示着剧情进入了高潮。其后三句又转为低沉抒情,在唱腔的处理上,各有各的特色,绝不相同,同时将妙玉矛盾的心理活动十分逼真的体现出来。到“多少次,梦里相见怕惊梦”这一句,方亚芬将重音留在“怕”、“惊”、“梦”三字上,这三个字,一字一字地吐出,前两字都是一放一收,字与字之间充满弹性,到最后的“梦”字,更是爆炸性地一去无回。由于这个“梦”字,整句唱简直是在人的心灵深处爆炸,其震撼效果是无与伦比的,让人听得回味无穷。整段唱从突然拔高,到转向低缓抒情,最后又使感情得到爆发,正是方亚芬通过唱腔中音调的变化,使妙玉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伴唱:你坐过的蒲团她尽情抚,你用过的玉杯她贴在胸 你留下的脚印她总想踩… 妙玉:踩一踩也觉心中压抑轻几重 幕后音(白):是啊,既然想踩,那就快去踩吧! 妙玉(白):对,我要去踩,我要去踩,我一定要去踩! 伴唱:漫天大雪满天风,脚印儿无影踪,白茫茫一片行迹空。 最后妙玉有一大段唱,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也是我最欣赏的唱段之一。 妙玉:白茫茫一片醒了春梦,白茫茫一片凉透心胸, 心似天边一朵云,飘飘悠悠西复东, 情似溪流万山中,曲曲弯弯淡伴浓, 抬头见,茫茫雪原接苍穹,眼前景,亦幻亦真归朦胧, 色即空,空即色,淡淡浓浓皆归空, 看破红尘有何用,此身仍在红尘中, 愿飞雪,永不化,愿晶莹,作奇用, 冷却那,无聊痴情早感悟,冻僵那,横流物欲流不动, 从今后,一盏青灯伴终身, 一方净土常留心中。 这段唱很有特色,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有的袁派,整段唱听下来,已经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总之给人的感觉是绕梁三尺,久久不去。 从整段戏看,完全可以看出方亚芬在许多唱段上,根据剧情的需要,以自己的理解为基础,采取了许多新的唱腔和演唱方法,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袁派,方派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也许,我这话本就是原则上的理解错误,因为袁派从来就是不断创新变革的流派,每一出戏,袁派都会有新的发展,过去如此,现在当然还是如此。方亚芬的创新正是很好地继承了袁派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袁派才能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