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确实对宝钗有成见,所以能看到这个情节,但大了同情宝钗的成分要比不喜欢她的成分多一些。看这情节的感觉也不一样了。
我觉得说她是耗子精并不意味着她就是“从中拨乱的小丑”呀(本来黛玉、宝玉的悲剧就不是宝钗造成的吗),只是说她“偷”人心的功夫很巧、很高呀,所以众姐妹才挑不出她的错,连后来的黛玉也如是。
但这不能不说是宝钗的悲哀呢,因为我们谁都承认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宝钗做到了,在她的姐妹的眼中。她可以用“完美”面对所有的人,是因为她把属于“自己”的“不完美”深深的压抑在了心里,呈现给人的并不是她那个真正的“我”。这样的人是痛苦的,不是在白天,而是在夜深人静、除去所有装扮的时候。就好像那只耗子精,虽然美丽、标致的小姐比曾经的它好看,但那别人欣赏的毕竟不是“它”,当它远离了它自己而受到承认的时候,心情未必是愉悦的吧?
很早的时候看过费雯丽的传记,她的一生都在努力在朋友、家人眼中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她作到了,但她的丈夫还是离开了她,她自己也走向了疯狂!然而,没有人说她不好,只是她自己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