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那回,宝玉给黛玉讲耗子精偷果品的故事,其中有一
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然后她摇身“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之后“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笑问:‘谁说故典呢?我也听听。’”而在紧接着的一回,作者不惜笔墨的再次写道“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相讥刺取笑”。
每看到这个情节,我总是怀疑作者是不是在暗示这个“不学他们直偷”的耗子精就是宝钗呢?且不说宝钗为何来的如此之巧,仅仅在说典故的时间出现,后文又嘎然相止,但看作者又在后一回不惜笔墨的重复“耗子精”三字,且与宝钗紧密相连。而我们在其他章节里是很少看到如此的重复的,况且,后一回只说“话说宝玉与林黛玉、宝钗三人正在黛玉房中相讥刺取笑”就可以了,为什末要不厌其烦的加上“耗子精”和“宝钗撞来”等字样呢?
再看一看以后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黛玉赶着管宝钗叫姐姐,宝钗显然已经是不露痕迹的将“香玉”偷走了,直至宝玉说:“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宝钗“偷”的成功。
这问题困扰我多年了:),真的希望有人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