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谈谈方亚芬的这部折子戏,因为对这部戏,越迷中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许多人觉得这部戏并不成功,但对于亚芬迷来说,这部戏却让我们有一种“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感觉。丫丫曾说过,这部戏是要用“心”来看的,这句话最贴切了。本人在第一遍看时,也觉得很一般,但越看越有昧,每看一次,总有一种新的感受。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所有的越迷都来喜欢方亚芬,都对《妙玉净心》这部戏表示赞赏,我仅仅是谈谈自己的感受而已。说实话,真到要动笔的时候,才知道要写出感受来真是太困难了(这也是我拖了这么久的原因),我尽力而为吧。
(一)
戏从妙玉送走宝玉反回庵堂处开始,舞台上蓝色的灯光渲染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气氛,与庵堂这一特定的环境很协调。妙玉在自言自语后有四句唱:
我好似,淡淡冷香雪里梅,
染上他,浓浓缠人脂粉气,
快静静闭上庵堂门,
让脉脉素心与他远离。
方亚芬在演唱这四句时,将语调处理得很平缓,充分体现出妙玉作为一个出家人所应该具有的平静如水的心境。但袁派唱腔婉转曲折的特点已从“淡淡”、“浓浓”中透露出来,“梅”和“气”的拖音已是在平淡中见奇峰了。
当妙玉关门时,发现了她和宝玉的脚印,引出下面一段唱:
蓦然见,皎皎洁洁雪地上,
留下了,大大小小,小小大大足迹两行。
一行是,妙玉莲步轻轻移,
一行是,宝玉英姿翩翩趟,
小的是我印,大的是他行。
小的象,叶落小溪飘飘流淌,
大的似,红鲤鱼遥遥摆摆江中嬉荡。
由于心境起了变化,唱腔的节奏稍稍加快,与此相配合,“轻轻移”悠婉绵长,“翩翩趟”略加激昂,“淌”字的拖音更是袁派中不曾一听的。在演唱的同时,动作的配合也相当贴切,特别是小溪淌和江中荡的表演,方亚芬将妙玉压抑已久的少女的活泼性格充分表露出来,让人感到至高享受的历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