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王浑 检索 三国志
王浑 检索 三国志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40段
  冬,晋命镇东大将军司马 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量宜处要,尽军势之中.陶浚至武昌,闻北军大出,停驻不前.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44段
  戊辰,陶浚从武昌还,即引见,问水军消息,对曰:「蜀船皆小,今得二万兵,乘大船战,自足击之.」於是合觽,授浚节钺.明日当发,其夜觽悉逃走.而王浚顺流将至,司马 、王浑皆临近境.魭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计,分遣使奉书於浚、 、浑曰:「昔汉室失统,九州皆分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与魏乖隔.今大晋龙兴,德覆四海.闇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路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夕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印绶,委质请命,惟垂信纳,以济元元.」[一]

53 三国志卷五十三 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第19段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魭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後定被诛,魭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右国史华核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皆立史官, 录功美,垂之无穷.汉时司马迁、班固,咸命世大才,所撰精妙,与六经俱传.大吴受命,建国南土.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始撰吴书.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至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备有本末.昭、广先亡,曜负恩蹈罪,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臣愚浅才劣,适可为莹等记注而已,若使撰合,必袭孚、峻之迹,惧坠大皇帝之元功,损当世之盛美.莹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是以慺慺为国惜之.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於前史之末.奏上之後,退填沟壑,无所复恨.」魭遂召莹还,为左国史.顷之,选曹尚书同郡缪禕以执意不移,为髃小所疾,左迁衡阳太守.既拜,又追以职事见诘责,拜表陈谢.因过诣莹,复为人所白,云禕不惧罪,多将宾客会聚莹许.乃收禕下狱,徙桂阳,莹还广州.未至,召莹还,复职.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以济育百姓,事或施行.迁光禄勋.天纪四年,晋军征魭,魭奉书於司马 、王浑、王浚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 ,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一]太康三年卒.著书八篇,名曰新议.[二]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