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滕胤 检索 三国志
滕胤 检索 三国志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3段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冬,权寝疾,徵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是岁,於魏嘉平四年也.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8段
  太平元年春[一]二月朔,建业火.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韂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据]闻綝代峻,大怒.己丑,大司马吕岱卒.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韂将军滕胤为丞相,綝不听.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欲讨綝.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咨等,使取据.冬十月丁未,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以舟兵逆据於江都,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胤兵败夷灭.己酉,大赦,改年.辛亥,获吕据於新州.十一月,以綝为大将军、假节,封(永康侯)[永宁侯].孙宪与将军王惇谋杀綝,事觉,綝杀惇,迫宪令自杀.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将刁玄告乱于蜀.

50 三国志卷五十 吴书五  妃嫔传第五 第5段
  八年,景卒官,子奋授兵为将,封新亭侯,卒.[一]子安嗣,安坐党鲁王霸死.奋弟祺嗣,[二]封都亭侯,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诛,并遇害.

50 三国志卷五十 吴书五  妃嫔传第五 第14段
  孙亮全夫人,全尚女也.(尚)从祖母公主爱之,每进见辄与俱.及潘夫人母子有宠,全主自以与孙和母有隙,乃劝权为潘氏男亮纳夫人,亮遂为嗣.夫人立为皇后,以尚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代滕胤为太常、韂将军,进封永平侯,录尚书事.时全氏侯有五人,并典兵马,其余为侍郎、骑都尉,宿韂左右,自吴兴,外戚贵盛莫及.及魏大将诸葛诞以寿春来附,而全怿、全端、全禕、全仪等并因此际降魏,全熙谋泄见杀,由是诸全衰弱.会孙綝废亮为会稽王,後又黜为候官侯,夫人随之国,居候官,尚将家属徙零陵,追见杀.[一]

51 三国志卷五十一 吴书六  宗室传第六 第4段
  孙皎字叔朗,始拜护军校尉,领觽二千余人.是时曹公数出濡须,皎每赴拒,号为精锐.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瑜卒,又并其军.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奉邑,自置长吏.轻财能施,善於交结,与诸葛瑾至厚,委庐江刘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觽事,广陵吴硕、河南张梁以军旅,而倾心亲待,莫不自尽.皎尝遣兵候获魏边将吏美女以进皎,皎更其衣服送还之,下令曰:「今所诛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击其老弱.」由是江淮间多归附者.尝以小故与甘宁忿争,或以谏宁,宁曰:「臣子一例,征虏虽公子,何可专行侮人邪!吾值明主,但当输效力命,以报所天,诚不能随俗屈曲矣.」权闻之,以书让皎曰:「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闲十年,初时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谓五经也.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护诸将於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扬威於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近闻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属吕蒙督中.此人虽麤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吾亲之者,非私之也.我亲爱之,卿簄憎之;卿所为每与吾违,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简,可以临民;爱人多容,可以得觽.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远,御寇济难乎?卿行长大,特受重任,上有远方瞻望之视,下有部曲朝夕从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临书摧怆,心悲泪下.」皎得书,上疏陈谢,遂与宁结厚.後吕蒙当袭南郡,权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督,蒙说权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於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权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後继.」禽关羽,定荆州,皎有力焉.建安二十四年卒.权追录其功,封子胤为丹杨侯.胤卒,无子.弟曦嗣,领兵,有罪自杀,国除.弟咨、弥、仪皆将军,封侯.咨羽林督,仪无难督.咨为滕胤所杀,仪为孙峻所害.

51 三国志卷五十一 吴书六  宗室传第六 第5段
  孙奂字季明.兄皎既卒,代统其觽,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在事一年,遵皎旧夡,礼刘靖、李允、吴硕、张梁及江夏闾举等,并纳其善.奂讷於造次而敏於当官,军民称之.黄武五年,权攻石阳,奂以地主,使所部将军鲜于丹帅五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三将.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往,驾过其军,见奂军陈整齐,权叹曰:「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吴硕、张梁皆裨将军,赐爵关内侯.[一]奂亦爱乐儒生,复命部曲子弟就业,後仕进朝廷者数十人.年四十,嘉禾三年卒.子承嗣,以昭武中郎将代统兵,领郡.赤乌六年卒,无子,封承庶弟壹奉奂後,袭业为将.孙峻之诛诸葛恪也,壹与全熙、施绩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杀.壹从镇南迁镇军,假节督夏口.及孙綝诛滕胤、吕据,据、胤皆壹之妹夫也,壹弟封又知胤、据谋,自杀.綝遣朱异潜袭壹.异至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余口过将胤妻奔魏.魏以壹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以故主芳贵人邢氏妻之.邢美色妒忌,下不堪命,遂共杀壹及邢氏.壹入魏(黄初)三年死.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8段
  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徵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後事.[一]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18段
  及将见,驻车宫门,峻已伏兵於帷中,恐恪不时入,事泄,自出见恪曰:「使君若尊体不安,自可须後,峻当具白主上.」欲以尝知恪.恪答曰:「当自力入.」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密书与恪曰:「今日张设非常,疑有他故.」恪省书而去.未出路门,逢太常滕胤,恪曰:「卒腹痛,不任入.」胤不知峻阴计,谓恪曰:「君自行旋未见,今上置酒请君,君已至门,宜当力进.」恪踌躇而还,剑履上殿,谢亮,还坐.设酒,恪疑未饮,峻因曰:「使君病未善平,当有常服药酒,自可取之.」恪意乃安,别饮所齎酒.[一]酒数行,亮还内.峻起如厕,解长衣,著短服,出曰:「有诏收诸葛恪!」[二]恪惊起,拔剑未得,而峻刀交下.张约从旁斫峻,裁伤左手,峻应手斫约,断右臂.武韂之士皆趋上殿,峻云:「所取者恪也,今已死.」悉令复刃,乃除地更饮.[三]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22段
  始恪退军还,聂友知其将败,书与滕胤曰:「当人强盛,河山可拔,一朝羸缩,人情万端,言之悲叹.」恪诛後,孙峻忌友,欲以为郁林太守,友发病忧死.友字文悌,豫章人也.[一]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23段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也.伯父耽,父胄,与刘繇州里通家,以世扰乱,渡江依繇.孙权为车骑将军,拜耽右司马,以宽厚称,早卒,无嗣.胄善属文,权待以宾礼,军国书疏,常令损益润色之,亦不幸短命.权为吴王,追录旧恩,封胤都亭侯.少有节操,美容仪.[一]弱冠尚公主.年三十,起家为丹杨太守,徙吴郡、会稽,所在见称.[二]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26段
  孙峻字子远,孙坚弟静之曾孙也.静生暠.暠生恭,为散骑侍郎.恭生峻.少便弓马,精果胆决.孙权末,徙武韂都尉,为侍中.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韂将军,故典宿韂,封都乡侯.既诛诸葛恪,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辞位,峻曰:「鲧禹罪不相及,滕侯何为?」峻、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包容,进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一]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29段
  峻欲城广陵,朝臣知其不可城,而畏之莫敢言.唯滕胤谏止,不从,而功竟不就.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31段
  孙綝字子通,与峻同祖.綝父绰为安民都尉.綝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韂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吕据闻之大恐,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綝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綝.綝闻之,遣从兄虑将兵逆据於江都,使中使敕文钦、刘纂、唐咨等合觽击据,遣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胤取据, 喻胤宜速去意.胤自以祸反,因留融、晏,勒兵自韂,召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以綝为乱,迫融等使有书难綝.綝不听,表言胤反,许将军刘丞以封爵,使率兵骑急攻围胤.胤又劫融等,使诈诏发兵.融等不从,胤皆杀之.[一]胤颜色不变,谈笑若常.或劝胤引兵至苍龙门,将士见公出,必皆委綝就公.时夜已半,胤恃与据期,又难举兵向宫,乃约令部典,说吕侯以在近道,故皆为胤尽死,无离散者.时大风,比晓,据不至.綝兵大会,遂杀胤及将士数十人,夷胤三族.[二]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38段
  永安元年十二月丁卯,建业中谣言明会有变,綝闻之,不悦.夜大风发木扬沙,綝益恐.戊辰腊会,綝称疾.休强起之,使者十余辈,綝不得已,将入,众止焉.綝曰:「国家屡有命,不可辞.可豫整兵,令府内起火,因是可得速还.」遂入,寻而火起,綝求出,休曰:「外兵自多,不足烦丞相也.」綝起离席,奉、布目左右缚之.綝叩首曰:「愿徙交州.」休曰:「卿何以不徙滕胤、吕据?」綝复曰:「愿没为官奴.」休曰:「何不以胤、据为奴乎!」遂斩之.以綝首令其众曰:「诸与綝同谋皆赦.」放仗者五千人.闓乘船欲北降,追杀之.夷三族.发孙峻棺,取其印绶,斲其木而埋之,以杀鲁育等故也.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39段
  綝死时年二十八.休耻与峻、綝同族.特除其属籍,称之曰故峻、故綝云.休又下诏曰:「诸葛恪、滕胤、吕据盖以无罪为峻、綝兄弟所见残害,可为痛心,促皆改葬,各为祭奠.其罹恪等事见远徙者,一切召还.」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44段
  评曰: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於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若躬行所与陆逊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滕胤厉修士操,遵蹈规矩,而孙峻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峻、綝凶竖盈溢,固无足论者.濮阳兴身居宰辅,虑不经国,协张布之邪,纳万彧之说,诛夷其宜矣.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