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杨仪 检索 三国志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14段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15段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18段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一]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19段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禕、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後退军节度,令延断後,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禕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後将乎!」因与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禕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禕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後.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觽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韂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一]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20段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髃主簿,背髃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22段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韂.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夡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44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第10段 先主立太子,禕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後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髃寮於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载,由是觽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禕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驋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禕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一]权甚器之,谓禕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二]还,迁为侍中.亮北住汉中,请禕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後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禕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亮卒,禕为後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三]琬自汉中还涪,禕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