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孟达 检索 三国志
2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第11段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觽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一] 3 三国志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第三 第5段 太和元年春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分江夏南部,置江夏南部都尉.西平麴英反,杀临羌令、西都长,遣将军郝昭、鹿磐讨斩之.二月辛未,帝耕於籍田.辛巳,立文昭皇后寝庙於邺.丁亥,朝日于东郊.夏四月乙亥,行五铢钱.甲申,初营宗庙.秋八月,夕月于西郊.冬十月丙寅,治兵于东郊.焉耆王遣子入侍.十一月,立皇后毛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 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十二月,封后父毛嘉为列侯.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一] 4 三国志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第四 第3段 丁丑诏曰:「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汉显宗崇宠邓禹,所以优隆隽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三月,以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夏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亲临朝,听公卿奏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 14 三国志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第29段 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後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後忧.」太祖不从,[一]大军遂还.晔自汉中还,为行军长史,兼领军.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觽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文帝竟不易,後达终于叛败.[二] 31 三国志卷三十一 蜀书一 刘二牧传第一 第5段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一]後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二]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三]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四]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後松复说璋曰:「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璋又从之,遣法正请先主.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於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先主至江州北,由垫江水垫音徒协反.诣涪,音浮.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岁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後分别.[五] 32 三国志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 第19段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顒等.曹公自长安举觽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觽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35 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 第19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 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瑾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37 三国志卷三十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第七 第6段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一]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後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於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後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於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後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泝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3段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觽,留屯江陵.蜀平後,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觽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一]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达与封书曰: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13段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荆州牧刘表使历诸郡县.曹公入荆州时,严宰秭归,遂西诣蜀,刘璋以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於挠竹.严率觽降先主,先主拜严裨将军.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音凄.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枝党星散,悉复民籍.又越嶲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後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其见贵重如此.[一]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後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 41 三国志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第15段 後髃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羇旅万里,纠合士觽,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一]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时蒋琬与诗在坐.鸿曰:「闲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复已已.」亮谓琬、诗曰:「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亮默然不答.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竟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未及)[末乃]还,适与李鸿会於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达得亮书,数相交通,辞欲叛魏.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卒於家. 42 三国志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第23段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也.祖父俭,灵帝末为益州刺史,为盗贼所杀.会天下大乱,故正父揖因留蜀.揖为将军孟达营都督,随达降魏,为中书令史.正本名纂.少以父死母嫁,单茕只立,而安贫好学,博览坟籍.弱冠能属文,入为秘书吏,转为令史,迁郎,至令.性澹於荣利,而尤耽意文章,自司马、王、扬、班、傅、张、蔡之俦遗文篇赋,及当世美书善论,益部有者,则钻凿推求,略皆寓目.自在内职,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於忧患.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