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万彧 检索 三国志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22段
孙魭字元宗,权孙,和子也,一名彭祖,字魭宗.孙休立,封魭为乌程侯,遣就国.西湖民景养相魭当大贵,魭阴喜而不敢泄.休薨,是时蜀初亡,而交址携叛,国内震惧,贪得长君.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魭相善,称魭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於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兴、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魭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损,宗庙有赖可矣.」於是遂迎立魭,时年二十三.改元,大赦.是岁,於魏咸熙元年也.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25段 宝鼎元年正月,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晋文帝.及还,俨道病死.[一]忠说魭曰:「北方守战之具不设,弋阳可袭而取.」魭访髃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今强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而遣使求亲,欲息兵役,不可谓其求援於我.今敌形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车骑将军刘纂曰:「天生五才,谁能去兵?谲诈相雄,有自来矣.若其有阙,庸可弃乎?宜遣闲谍,以观其势.」魭阴纳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绝.八月,所在言得大鼎,於是改年,大赦.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冬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聚觽数千人,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26段 二年春,大赦.右丞相万彧上镇巴丘.夏六月,起显明宫,[一]冬十二月,魭移居之.是岁,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29段 二年春.万彧还建业.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三月,天火烧万余家,死者七百人.夏四月,左大司马施绩卒.殿中列将何定曰:「少府李勖枉杀冯斐,擅彻军退还.」勖及徐存家属皆伏诛.秋九月,何定将兵五千人上夏口猎.都督孙秀奔晋.是岁大赦. 48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第31段 凤皇元年秋八月,徵西陵督步阐.阐不应,据城降晋.遣乐乡都督陆抗围取阐,阐觽悉降.阐及同计数十人皆夷三族.大赦.是岁右丞相万彧被谴忧死,徙其子弟於庐陵.[一]何定奸秽发闻,伏诛.魭以其恶似张布,追改定名为布.[二] 55 三国志卷五十五 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第十 第59段 休薨,奉与丞相濮阳兴等从万彧之言,共迎立孙魭,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宝鼎三年,魭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闲之,苞以徵还.建衡元年,奉复帅觽治徐塘,因攻晋谷阳.谷阳民知之,引去,奉无所获.魭怒,斩奉导军.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魭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於临川.奉弟封,官至後将军,先奉死. 61 三国志卷六十一 吴书十六 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第26段 臣闻宰相国之柱也,不可不强,是故汉有萧、曹之佐,先帝有顾、步之相.而万彧琐才凡庸之质,昔从家隶,超步紫闼,於彧已丰,於器已溢,而陛下爱其细介,不访大趣,荣以尊辅,越尚旧臣.贤良愤惋,智士赫箢,是不遵先帝三也.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43段 七年七月,休薨.左典军万彧素与乌程侯孙魭善,乃劝兴、布,於是兴、布废休适子而迎立魭,魭既践阼,加兴侍郎,领青州牧.俄彧谮兴、布追悔前事.十一(年)[月]朔入朝,魭因收兴、布,徙广州,道追杀之,夷三族. 64 三国志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第44段 评曰: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於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若躬行所与陆逊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滕胤厉修士操,遵蹈规矩,而孙峻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峻、綝凶竖盈溢,固无足论者.濮阳兴身居宰辅,虑不经国,协张布之邪,纳万彧之说,诛夷其宜矣. 65 三国志卷六十五 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第3段 孙魭初,复入为常侍,与万彧同官.彧与魭有旧,俗士挟侵,谓蕃自轻.又中书丞陈声,魭之嬖臣,数谮毁蕃.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积以见责. 65 三国志卷六十五 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第6段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也.孙休时为监农御史.孙魭即位,与王蕃、郭逴、万彧俱为散骑中常侍,出为会稽太守,入为大司农.旧禁中主者自用亲近人作之,彧陈亲密近识,宜用好人,魭因敕有司,求忠清之士,以应其选,遂用玄为宫下镇禁中候,主殿中事.玄从九卿持刀侍卫,正身率众,奉法而行,应对切直,数迕魭意,渐见责怒.後人诬白玄与贺邵相逢,驻共耳语大笑,谤讪政事,遂被诏诘责,送付广州.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