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蒋琬 检索 三国志
蒋琬 检索 三国志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14段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15段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18段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璇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19段
  二年春三月,进蒋琬位为大司马.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21段
  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禕至汉中,与蒋琬谘论事计,岁尽还.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23段
  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书令费禕为大将军.

33 三国志卷三十三 蜀书三  後主传第三 第26段
  九年夏六月,费禕还成都.秋,大赦.冬十一月,大司马蒋琬卒.[一]

36 三国志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第18段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諡;後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禕荷国之重,亦见諡;陈祗宠待,特加殊銟,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諡;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諡,时论以为荣.[一]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39 三国志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第11段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也.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部诸郡,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为.建兴三年,入拜尚书,迁尚书令,奉命使吴.七年,孙权称尊号,以震为韂尉,贺权践阼,诸葛亮与兄瑾书曰:「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合,有可贵者.」震入吴界,移关候曰:「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东尊应保圣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响应,各有所归.於此时也,以同心讨贼,则何寇不灭哉!西朝君臣,引领欣赖.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 好,践界踊跃,入则如归.献子适鲁,犯其山讳,春秋讥之.望必启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张旍诰觽,各自约誓.顺流漂疾,国典异制,惧或有违,幸必斟诲,示其所宜.」震到武昌,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震还,封城阳亭侯.九年,都护李平坐诬罔废;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十三年,震卒.子济嗣.

39 三国志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第12段
  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徙洗马.後主袭位,迁黄门侍郎.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後主富於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禕、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亮寻请禕为参军,允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韂亲兵.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一]献纳之任,允皆专之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後主常欲采择以充後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後主益严惮之.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禕及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後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12段
  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後丞相掾(李合)[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合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後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数丧师觽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合)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19段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禕、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後退军节度,令延断後,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禕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後将乎!」因与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禕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禕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後.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觽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韂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一]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20段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髃主簿,背髃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41 三国志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第15段
  後髃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羇旅万里,纠合士觽,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一]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时蒋琬与诗在坐.鸿曰:「闲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复已已.」亮谓琬、诗曰:「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亮默然不答.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竟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未及)[末乃]还,适与李鸿会於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达得亮书,数相交通,辞欲叛魏.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卒於家.

42 三国志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第7段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刘璋时辟为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琼为议曹从事.後主践阼,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禕等皆器重之.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後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後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琼年八十余,延熙十三年卒.著韩诗章句十余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春秋传著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其後果如服言.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後皆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也.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後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者甚於穆侯、灵帝之名子.」後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周曰:「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

42 三国志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第15段
  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一]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

43 三国志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第11段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也.少养外家,姓狐,名笃,後乃复姓,改名忠.为郡吏,建安末举孝廉,除汉昌长.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以忠为门下督.三年,亮入南,拜忠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後,忠抚育恤理,甚有威惠.八年,召为丞相参军,副长史蒋琬署留府事.又领州治中从事.明年,亮出祁山,忠诣亮所,经营戎事.军还,督将军张嶷等讨汶山郡叛羌.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徵庲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忠遂斩胄,平南土.加忠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初,建宁郡杀太守正昂,缚太守张裔於吴,故都督常驻平夷县.至忠,乃移治味县,处民夷之间.又越嶲郡亦久失土地,忠率将太守张嶷开复旧郡,由此就加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七年春,大将军费禕北御魏敌,留忠成都,平尚书事.禕还,忠乃归南.十二年卒,子修嗣.[一]

43 三国志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第14段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後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觽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合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合攻平,平坚守不动,合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後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43 三国志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第18段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一]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州召为从事.时郡内士人龚禄、姚 位二千石,当世有声名,皆与嶷友善.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 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斩慕等五十余级,渠帅悉殄.寻其余类,旬日清泰.後得疾病困笃,家素贫匮,广汉太守蜀郡何祗,名为通厚,嶷宿与簄阔,乃自轝诣祗,托以治疾.祗倾财医疗,数年除愈.其党道信义皆此类也.拜为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二]十四年,武都氐王苻健请降,遣将军张尉往迎,过期不到,大将军蒋琬深以为念.嶷平之曰:「苻健求附款至,必无他变,素闻健弟狡黠,又夷狄不能同功,将有乖离,是以稽留耳.」数日,问至,健弟果将四百户就魏,独健来从.

44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第1段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44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第2段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觽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後,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徵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觽人既不隐於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後主曰:「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44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第10段
  先主立太子,禕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後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髃寮於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载,由是觽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禕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驋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禕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一]权甚器之,谓禕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二]还,迁为侍中.亮北住汉中,请禕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後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禕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亮卒,禕为後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三]琬自汉中还涪,禕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44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第12段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一]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韂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於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二]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後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44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第13段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韂将军,与大将军费禕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觽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禕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一]

44 三国志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禕姜维传第十四 第23段
  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禕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一]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翫觽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二]

45 三国志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第10段
  杨戏字文然,犍为武阳人也.少与巴西程祁公弘、巴郡杨汰季儒、蜀郡张表伯达并知名.戏每推祁以为冠首,丞相亮深识之.戏年二十余,从州书佐为督军从事,职典刑狱,论法决疑,号为平当,府辟为属主簿.亮卒,为尚书右选部郎,刺史蒋琬请为治中从事史.琬以大将军开府,又辟为东曹掾,迁南中郎参军,副贰庲降都督,领建宁太守.以疾徵还成都,拜护军监军,出领梓潼太守,入为射声校尉,所在清约不烦.延熙二十年,随大将军姜维出军至芒水.戏素心不服维,酒後言笑,每有傲弄之辞.维外宽内忌,意不能堪,军还,有司承旨奏戏,免为庶人.後景耀四年卒.

45 三国志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第32段
     王元泰名谋,汉嘉人也.有容止操行.刘璋时,为巴郡太守,还为州治中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别驾.先主为汉中王,用荆楚宿士零陵赖恭为太常,南阳黄柱为光禄勋,谋为少府;建兴初,赐爵关内侯,後代赖恭为太常.恭、柱、谋皆失其行事,故不为传.恭子 ,为丞相西曹令史,随诸葛亮於汉中,早夭,亮甚惜之,与留府长史参军张裔、蒋琬书曰:「令史失赖 ,掾属丧杨顒,为朝中损益多矣.」顒亦荆州人也.後大将军蒋琬问张休曰:「汉嘉前辈有王元泰,今谁继者?」休对曰:「至於元泰,州里无继,况鄙郡乎!」其见重如此.[一]

45 三国志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第56段
     孙德名福,梓潼涪人也.先主定益州後,为书佐、西充国长、成都令.建兴元年,徙巴西太守,为江州督、杨威将军,入为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延熙初,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福以前监军领司马,卒.[一]

47 三国志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第二 第44段
  七年春正月,以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秋,宛陵言嘉禾生.是岁,步骘、朱然等各上疏云:「自蜀还者,咸言欲背盟与魏交通,多作舟船,缮治城郭.又蒋琬守汉中,闻司马懿南向,不出兵乘虚以掎角之,反委汉中,还近成都.事已彰灼,无所复疑,宜为之备.」权揆其不然,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无所负之,何以致此?又司马懿前来入舒,旬日便退,蜀在万里,何知缓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汉川,此闲始严,亦未举动,会闻魏还而止,蜀宁可复以此有疑邪?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今此闲治军,宁复欲以御蜀邪?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蜀竟自无谋,如权所筹.[一]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