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王粲 检索 三国志 |
王粲 检索 三国志
15 三国志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第9段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时,民有徙充都内者,後县调当作船,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其见爱如此.迁元城令,入为丞相主簿.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搜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於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後,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麤衣恶食,俭以率下.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後觌等败,时人服焉.锺繇、王粲著论云:「非圣人不能致太平.」朗以为「伊、颜之徒虽非圣人,使得数世相承,太平可致」.[一]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遗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州人追思之.[二]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後.遗薨,望子洪嗣.[三] 21 三国志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王韂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第2段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一]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21 三国志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王韂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第17段 韂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少夙成,以才学称.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茂陵令、尚书郎.太祖征袁绍,而刘表为绍援,关中诸将又中立.益州牧刘璋与表有隙,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令璋下兵以缀表军.至长安,道路不通,觊不得进,遂留镇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荀彧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後忧.夫盐,国之大宝也,自乱来散放,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巿儣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又使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则诸将日削,官民日盛,此强本弱敌之利也.」彧以白太祖.太祖从之,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司隶校尉治弘农.关中服从,乃白召觊还,稍迁尚书.[一]魏国既建,拜侍中,与王粲并典制度.文帝即位,徙为尚书.顷之,还汉朝为侍郎,劝赞禅代之义,为文诰之诏.文帝践阼,复为尚书,封阳吉亭侯. 23 三国志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第17段 司隶锺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荀彧又荐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粲强识博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袭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躁竞,起坐曰:「不知公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於此,欲兼之乎!」後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合、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合为督,以一觽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23 三国志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第25段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一]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入为仓曹属.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闲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