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杨阜 检索 三国志 |
杨阜 检索 三国志
3 三国志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第三 第28段
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百姓失农时,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虽不能听,常优容之.[一] 15 三国志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第16段 既临二州十余年,政惠著闻,其所礼辟扶风庞延、天水杨阜、安定胡遵、酒泉庞淯、炖煌张恭、周生烈等,终皆有名位.[一]黄初四年薨.诏曰:「昔荀桓子立勋翟土,晋侯赏以千室之邑;冯异输力汉朝,光武封其二子.故凉州刺史张既,能容民畜觽,使髃羌归土,可谓国之良臣.不幸薨陨,朕甚愍之,其赐小子翁归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追諡曰肃侯.子缉嗣. 25 三国志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第1段 三国志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25 三国志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第10段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一]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後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徵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25 三国志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第44段 评曰:辛毗、杨阜,刚亮公直,正谏匪躬,亚乎汲黯之高风焉.高堂隆学业修明,志在匡君,因变陈戒,发於恳诚,忠矣哉!及至必改正朔,俾魏祖虞,所谓意过其通者欤! 36 三国志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第12段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瞠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一]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 、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 起於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二]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